八上第五章第三节教师用课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
2 -
5.3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感受合作探究带来的乐趣.
2.通过讨论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方法.
3.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难点: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预习课本第三节完成以下内容:
1.为了比较气泡在运动时的速度如何变化,我们就必须测出几段路程及相应的时间来算速度.怎样做能简单一些?
2.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的实验中,如何测量小气泡通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时所用的时间呢?
课内探究
一、情景导入
1.感受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
教师在1m左右长的托里拆利管里注满水,用橡皮塞塞好端口并预留一个气泡,然后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
提问:(1)大家看到什么东西在运动?
(2)它的运动轨迹(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
二、合作探究
1.知识回顾
测量气泡运动的速度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测量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①为了比较气泡在运动时的速度如何变化,我们就必须测出几段路程及相应的时间来算速度.怎样做能简单一些?
②如何测量小气泡通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时所用的时间呢?
展示课前延伸的成果,交流、评比确定最佳答案.
③设疑:实验中将气泡运动的计时起点设定在玻璃管底好不好?为什么?
3.根据最佳方案开始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并计算出相应的速度值.
教师点拨:测量前先让气泡在管中运动几次,对气泡运动的快慢有一定的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实验时,若气泡上升速度太快,可将气泡调大一些,这样气泡上升会慢一些,测出的时间会准确一些.
路程/cm
0
10
20
30
40
时间/s
0
区间/cm
0~10
10~20
20~30
30~40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s
通过各区间的速度/(m/s)
4.交流讨论1:从实验数据可看出小气泡在运动时速度有何特点吗?(挑选几组回答)
形成共识:小气泡运动时的速度几乎不变,在此基础上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公式.
板书: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公式:
分析:由公式可以发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路程和与时间有何关系?在运动的时间相同时其通过的路程又有何关系?
板书:2.特点: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②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5.请学生利用路程和时间数据在课本图中画出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
提问:①同学们,你们画的这些图像是什么形状?
②你能根据下图1的s-t图像求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吗?
③你能根据下图2的s-t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吗?
教师讲解:其实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因为物体在运动时要一直保持速度不变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可以把一些运动近似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如滑冰时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自动扶梯、在直线轨道上稳定行驶的火车等.
三、梳理教材
1.让学生看课本P118页的图5-31,讨论苹果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让学生阅读课本P118刘翔短跑比赛的内容,讨论刘翔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分析引入:从以上题目可以发现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是看速度是否改变,二是看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引入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种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二、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不相等.
教师讲解: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研究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以使用速度公式求它的速度,这个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值得注意的是用平均速度时要明确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3.公式
四、精讲点拨
1.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为7m/s,冲刺时速度为10m/s,他的成绩为12.5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 m/s B.8 m/s C.8.5 m/s D.11.1 m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及其解题过程,结合第一问指出求解计算题时要规范,解题过程中要养成画示意图的好习惯,要有必要的公式或表达式,最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
3.结合第二问引导学生分析第一种解法和第二种解法的思路有何不同?
五、有效检测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