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集体备课表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集 体 备 课
学校:通伏小学
主备人
朱振军
参备人
陈爱军、孙建国等
时间
2012.10.18
内容
比的意义
科目
数学
科目
语文
初稿
修改意见
定稿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课本43-44页以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出示情境图) 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国旗长与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小结: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可用除法表示。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比的意义(1)两个同类量的比 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思考:两个数量组成比时,谁比谁,谁在前,谁在后,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2)两个不同类量的比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算式:42252÷90 ,依据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问: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什么含义?(生自由发言,理解“路程比时间”表示速度)(3)归纳比的意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比的写法(1)阅读课本自学(2)小组交流汇报。3、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问: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后项相当于什么?比值相当于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2)比与分数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2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延伸: 在生活中找一找,在哪里存在比?表示什么含义?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15 : 10 = 15 ÷ 10=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陈爱军:教学目标1没有体现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行为活动。
教学目标2没有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孙建国: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导入新课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苏桢:速度可以用路程比时间来表示。
张永恒:学生在自学44页内容时,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袁省洲:练习时缺少教师的活动,这是教师在做什么呢?应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课本43-44页以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 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
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身高和姚明的身高说说怎样用算式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 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出示情境图)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国旗长与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