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职业道德探析5篇.docx

发布:2019-04-14约1.34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篇一、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道德和其它职业的区别。   教师是传道授业,塑造人的,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它既有同志之间的关系,也有长辈和幼辈之间的情谊,表现了一种不是亲情胜亲情的带有继承性的伦理关系。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确立一条信息渠道形成师生关系之间道德品质的血缘特点。   另外,学校教育的原则所确立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也决定了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一切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所以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并且还要给学生以道德示范。   一个道德高尚的教师,他的思想、性格、作风、为人处事等道德行为,都会在学生身上折射出来。   这就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的继承关系。   但是,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就是说教师对于学生的长处也应学习,取学生之长补自己之短,与学生一起快乐地成长,也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成为一种高尚的关系。   二、教师的道德作用我们的教育方针决定了学生不仅要成为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拥有者,也应是无产阶级道德规范的履行者。   因而,教师既要当好业务知识的传播者,也要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者。   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聚集在一起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   首先,学生的品德形成依赖于教师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影响。   我们的学生都是青少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在逐步形成期。   他们渴望能独立又有依赖性,往往是理智不足感情有余。   他们的道德认识、情感、信念、行为、习惯都待于培养训练加强,而这种培养训练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和自身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有着天然的权威,他是学生模仿的中心人物,不仅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行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而且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意志,教师的道德修养都会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催化剂的作用。   教师的爱学生是一条重要的协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关系较重要的师德规范。   教师如果有了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被教育者,随时对教师显示出反作用,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叛逆心理尤其突出。   如果教师的一种意见和要求被学生认为是好意,是从爱护自己出发,那么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快接受,就是所谓的情通而理达,尊其师,信其道。   否则,则事与愿违。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对学生之爱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催化剂。   再次、教师健康的人格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着润滑剂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分为外内两部分。   外部动机是指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以外,如老师家长的表扬或批评,奖励或惩罚;内部动机是指隐含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动力。   学生是一个主动的认识者和追求者,都有实现自己内在潜能的需要,都想取得好成绩,都想有胜任力。   而他们的这种动机是不稳定的,它只有变成稳定的理想信念对学习的激励才能持久而有效。   而学生的这种内部动力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影响来发展。   而教师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人格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总有几位教师具有他们钦佩、渴望的理想品质,学生信任他们,崇拜他们,遵循他们的思想方法和采取他们的人生态度,这些老师说什么他们都愿意听,渴望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愿意学好这些老师的课程。   这种以钦佩的老师为榜样的动机,是强大的学习动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健康的人格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润滑剂。   三、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如何实施教育学生成长有一个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说作为一个教师光有责任感和情感还不够,还必须依据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及周边的环境构成的。   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占主导地位,那么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必须把握时机和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往往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等过程。   因而教师要晓之有理,动之以情,炼之以志,导之以行。   首先,学生在提高道德认识的时候,教师应该晓之以理。   作为学生的道德认识是由浅到深的,所以要教育他们从简单的好与坏的认识逐渐明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这是道德认识深化。   其次,学生产生了正确的道德认识还不够,还必须有积极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而在道德情感培养中必须动之以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