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_规模效益_抑或_公平正义_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_巨型学校_现象思考.pdf

发布:2017-05-22约1.58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2010 年第4 期 No.4 2010 , (总第363 期) EDUCATIONAL RESEARCH General No.363 * “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巨型学校”现象思考 万明钢 白 亮 [摘 要] 为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需建设 一批好的农村学校,然而,在一些地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 出 现了一批“巨型学校”。由于对“规模效益”过度追求,引起了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也滋生出 新的不公平。为此,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要借鉴学校适度规模的普遍性结论,慎重考 虑学校应扩大到何等规模以及如何扩大的问题。同时,要在规模效益与公平正义之间保 持平衡,在理性与价值博弈的过程中趋利避害,解决好公平与效益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农村教育;中小学校;学校布局;巨型学校 [作者简介] 万明钢,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 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白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 (兰州 730070 ) 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 一、中西部地区的“巨型学校”现象 为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城乡 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需建设一批好的农村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实行农村税 校,使其教育条件、师资水平都能得到大幅度改 费改革。随着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集资办学等 善,以缩小校际差距,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 的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基础教育经费缺口 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对优质教育 凸显,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县及县以上 资源的需求,促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然 政府希望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资源利 而,在一些地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存在着 用效率,减轻财政压力。于是布局调整就成为农 矫枉过正的现象。如在中西部一些农村地区实 村税费改革后政府的一种自然选择。同时,由于 施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由地方政 农村学龄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 府主导建设的、规模远远超过国家拟定标准的 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不少 “巨型学校”。比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撤并南部 中小学校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 山区学校,在城市建设几所学生近万人的中学, 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教育进入了由数量解 山区的学生都集中在这些学校就读;甘肃省陇 决向质量提升的过渡时期,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东、河西等地区出现学生人数五千以上的中学; 更是成为关乎整个国家教育质量、教育均衡发展 湖北省一些地区出现超过五千人的中学,以及在 的大事。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 中西部很多地区正在建设中的“巨型学校”。大 —————————— *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一般课题“发达国家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相 关政策研究”(课题批准号:BMA080055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