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百鸟朝凤》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docx
第3课《百鸟朝凤》教案二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二年级上册音乐课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内容
1.教材页码:第3页
2.教材曲目:《百鸟朝凤》
3.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百鸟朝凤》,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百鸟朝凤》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
2.新课教授:教师讲解《百鸟朝凤》的背景、曲调、节奏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课堂实践:学生跟随教师学唱《百鸟朝凤》,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
4.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百鸟朝凤》的音乐特点。
四、作业布置
1.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百鸟朝凤》,并尝试分析其他民族音乐的特点。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五、教学评价
1.课后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满意度调查,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
1.教材:《百鸟朝凤》乐谱
2.多媒体设备:音响、投影仪
3.教学道具:民族乐器图片、音乐符号卡片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审美鉴赏:通过学习《百鸟朝凤》,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其能够辨别不同音乐风格,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2.音乐表现:引导学生掌握《百鸟朝凤》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
3.文化理解:通过学习《百鸟朝凤》,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创新创造:鼓励学生在学唱《百鸟朝凤》的基础上,尝试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让学生掌握《百鸟朝凤》的曲调和节奏。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
(3)了解《百鸟朝凤》背后的文化内涵。
2.难点:
(1)学生对《百鸟朝凤》的演唱技巧掌握。
(2)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
3.解决办法:
(1)针对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分步骤教学,让学生先学唱曲调,再练习节奏,最后整体演唱,从而掌握《百鸟朝凤》。
(2)针对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展示、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百鸟朝凤》的演唱技巧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文化理解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创造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学唱《百鸟朝凤》,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实践能力。
(2)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百鸟朝凤》的音乐片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音响、投影仪等设备播放《百鸟朝凤》的音乐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音乐教学软件,辅助学生学唱《百鸟朝凤》,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道具:使用民族乐器图片、音乐符号卡片等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百鸟朝凤》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它属于哪种音乐风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2.讲授新课(10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百鸟朝凤》的背景、曲调、节奏等方面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民族乐器图片、音乐符号卡片等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魅力和特点。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跟随伴奏演唱《百鸟朝凤》,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演唱技巧,如发音、节奏、音准等,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纠正。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百鸟朝凤》的音乐特点,如曲调、节奏、情感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百鸟朝凤》,并尝试分析其他民族音乐的特点。同时,要求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5.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百鸟朝凤》的音乐特点和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探索其他民族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6.教学创新与拓展(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将《百鸟朝凤》的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尝试进行音乐创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总用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