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专题突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专题突破
【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考点梳理】
考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概念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相同点 二者均为化合物 不同点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均不导电 物质种类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 非金属氧化物、气态氢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2.实例分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析
溶质微粒形式 是否导电 电解质 非电解质 NaCl晶体 Na+、Cl—(不自由) 否 是 否 NaCl溶液 Na+、Cl— 是 否 否 熔融的NaCl 自由移动的Na+、Cl— 是 是 否 固态H2SO4 H2SO4分子 否 是 否 H2SO4溶液 H+、SO42— 是 否 否 液态纯H2SO4 H2SO4分子 否 是 否 固态酒精 酒精分子 否 否 是 酒精水溶液 酒精分子 否 否 否 液态酒精 酒精分子 否 否 是 干冰 CO2分子 否 否 是 CO2溶于水 CO2、H2CO3、HCO3—、CO32—、H+ 是 否 否 液态CO2 CO2分子 否 否 是 金属铜 Cu2+、e— 是 否 否 要点诠释:
(1)溶液导电与否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必须有电解质,外因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或加热熔融下,电解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可用下列图示表示: (2)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如:NaCl、NaOH等,而共价型的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如:HCl、H2SO4等。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考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概念 水溶液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相同点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不
同
点 电离程度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表示方法 电离方程式用“==” 电离方程式用“” 溶液中溶质微粒 只有水合离子 水合离子,弱电解质分子 实例 强酸:HCl、HNO3、H2SO4 HBr、HI、HClO4等
强碱:KOH、NaOH、Ba(OH)2 Ca(OH)2
绝大多数盐:(BaSO4、AgCl、CaCO3) 弱酸:HF、HClO、H2S、H2SO3 HNO2、H3PO4、H2CO3 、H2SiO3、HCOOH CH3COOH、C6H5OH等。
弱碱:NH3·H2O、Al(OH)3等不溶性碱
水:H2O 要点诠释:
(1)CaCO3、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但二者溶解的部分,CaCO3完全电离,故 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3部分电离,故Fe(OH)3属于弱电解质。CH3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 HCl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而CH3COOH部分电离, 属于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大小无必然联系,区分强弱电解质,就看溶解的部分是否完全电离。
(2)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也无必然联系。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浓的弱电解质可能比稀的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只有在相同条件(浓度、温度)下,强电解质才比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如:同温、同浓度下盐酸比醋酸导电能力强。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如:H2SO4==2H++SO42- ;NaHSO4==Na++H++SO42—;Ca(HCO3)2==Ca2++2HCO3—
CH3COOHCH3COO- + H+ ;NH3·H2ONH4+ +OH- ; H2OH+ + OH-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
H2CO3H++HCO3―;HCO3―H++CO32―
(3)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出,如氢氧化铁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
(4)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如:H++AlO2―+H2OAl(OH)3 Al3++3OH-
(5)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如:NaHCO3==Na++HCO3-、HCO3- H++CO32-
要点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