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课件最新5下人教版.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解读: “金色的鱼钩”不光指鱼钩给我们带来了生
存的希望更是指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金色的鱼钩
7.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8.课文结构
9.课文主旨
10.课堂拓展
11.当堂检测
12.课后作业布置
1.学习目标
2.写作背景 3.相关资料 4.字词精讲 5.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6.课文解读
1.疙瘩、无边无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
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学习作者抓住人 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 重点)
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
的光芒”的含义。 (难点)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 次国内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
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
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 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 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 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
1.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
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 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 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 风暴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 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 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 草地。
2.青稞 也叫裸麦、稞麦,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
脱出。粒大皮薄,麦麸少。主要产于我国西藏、青海等地,是当地 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半包围结构: 疙、瘩
上下结构: 鬓、熬、奄
左右结构: 颧、稞、搪、唉、敛、噎、锈
sù (宿舍 露宿)
xiǔ (一宿)
xiù (星宿)
严厉:严肃而厉害。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 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
脆弱 软弱
都有发软、软弱、不坚强的意思。
“脆弱”侧重指经受不起挫折或感情方面不够坚
强。 “软弱”多指身体衰弱无力或立场方面不够 坚定。 1.他是个十分脆弱的人,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太大
了。
2.我的同桌大病初愈,浑身都软弱无力。
1.文中的老班长有什么任务?
2.老班长接收任务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
3.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
4.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串珠问题: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第一部分(第1 、2自然段)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三个病
号以及老班长称呼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
煮鲜鱼野菜汤给“我们”三个病号吃,而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第三部分(第23-33自然段)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我 们”心情无比悲痛。
第四部分(第34自然段)“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
来,让“鱼钩”精神永放光芒。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
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不加作料的鱼汤其实并不好吃,可为什么“我们觉 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
之前“我们”一直吃野菜和草根,还不能吃饱,条
件的艰苦可想而知。此时,竟然喝到了鱼汤,怎能不觉 得是最鲜美的鱼汤呢?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 “吃过了。我一起锅
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
“摸了摸嘴”是动作描写,“好像回味似的”是神神态态
描描写写,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形——仿佛刚刚品尝了美味 的鱼汤。这是老班长在故意隐瞒实情,怕“我们”知道他 舍不得吃鱼而内疚。一个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大公无私 的老班长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概念: 神态描写就是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变化。
让读者由表及里了解人物的心情、思想活动和性格。
窍门: 主要是看描写的是不是脸上神情,注意与外貌描写
相区分。
作用: 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活现人物;刻画人物性格,突
出文章的中心。
运用: 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7题。
阅读方法解密: 神态描写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mǔ),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
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