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色的鱼钩-ppt课件.pptx

发布:2023-11-05约1.77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色的鱼钩 写作背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 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 草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纵 横300余千米,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地的环 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发生在红军 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bìn kē 鬓角 青稞 áo liǎn 熬粥 收敛 yǎn 奄奄一息 chè ài 掣起 唉 quán 颧骨 mǔ 保姆 chān 搀扶 xiù 生锈 tánɡ 搪瓷 ɡē dɑ 疙瘩 yè 抽噎 收 集 钩 鱼 词语解释 A.无边无涯 B.弥漫 C.收敛 D.支吾 E.奄奄一息 1.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B ) 2.没有边际。 ( A ) 3. (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 C ) 4.形容气息微弱。 ( E ) 5.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 D ) 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 什么事? 作者满怀深情的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 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 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具体说说课文围绕老班长讲了几件事? 接受任务 草原途中,照顾我们 护送病号 弯勾钓鱼,自己不吃 壮烈牺牲 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永远怀念 保存鱼钩,子孙瞻仰 课文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神态、 动作?每次有何不同?突显了老班长怎样的 性格特征?划出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老班长的外貌描写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 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饱经风霜,生活非常艰苦。 两鬓都斑白了。 老班长的神态、动作描写 1.“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 望外地跑回来, 取出一根缝衣针, 烧红了, 弯 成个钓鱼钩。 ” 尽职尽责 老班长极其迫切的心情。 2.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 “吃过 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 尽心尽力,大公无私 3.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 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 头硬咽下去。 舍己为人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 收敛了笑容,眉头 拧成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 脸上的皱 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士没有自己。 5.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 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 着我们。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夸张 为什么“我”会送不到嘴边? 内心沉重 不忍心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 么也送不到嘴边。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 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 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 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我”把鱼 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 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 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 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 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 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 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 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 垂不朽。 精心照顾病号 钓鱼自己不吃 鼓励病号 保存鱼钩 接受任务 护送病号 壮烈牺牲 永远怀念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 子孙瞻仰 一个普通的鱼钩,凝聚着老班长忠于革 命的心。无数的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了飘扬 的红旗,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 们永远铭记那段历史,还有那些伟大的人物,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途中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课外找《倔强的小红军》来读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