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木瓜恰恰恰》表格式教案[音乐教案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木瓜恰恰恰》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
五一路小学
蔡万莉
《木瓜恰恰恰》
课程名称:《木瓜恰恰恰》
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音乐)
年 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唱歌《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教材选择了亚、非、拉等国家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熟悉外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初步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音乐特点和地理风貌。
3、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的节奏。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境导入
激发兴趣 教师与学生一起
随音乐跳舞 随音乐自由律动进入教室。
与教师一起跳舞。 通过欢快的音乐节奏和热情的舞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唱歌曲
(一)熟悉歌曲旋律 1、播放《木瓜恰恰恰》伴奏音乐。
2、提示歌名《木瓜恰恰恰》。
3、简单介绍印度尼西亚。
4、伴随歌曲《梭罗河》播放印尼风光图片。
5、播放《木瓜恰恰恰》伴奏音乐。
6、教师表演印度尼西亚舞蹈。
7、师生共同舞蹈。
8、指导学生模唱歌曲。 聆听乐曲,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了解新知。
学生边听边在相应的地方做拍手动作。
观看并拍手。
跟教师学习舞蹈。
用“Lu”模唱歌曲。 通过了解和观看印尼的地理风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便于更好地理解歌曲。
通过拍手、舞蹈、模唱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音乐风格。 (二)学唱歌曲 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
播放伴奏音乐。
3、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学习歌曲;重点指导切分音的唱法。
4、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感受歌曲情绪。
5、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学生看歌词聆听歌曲,说说歌里唱了些什么。
学生合作练习视唱歌曲旋律,提出视唱困难的乐句。
进一步了解切分节奏。
学生演唱、感受。
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通过学生自己视唱歌曲,自己设计演唱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三、拓展活动 学习“叫卖歌”
1、介绍“叫卖歌”
2、播放《卖汤圆》《新货郎》歌曲片段。
3、师:说一说叫卖歌的共同点。
4、请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叫卖调。
了解新知。
学生讨论回答:
1、都是卖东西的。
2、都是用热情的情感演唱。
学生模仿 通过了解、感受、模仿,使学生了解“叫卖”的艺术形式。 四、小结 1、总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印度尼西亚的异域风情,通过学唱《木瓜恰恰恰》了解了叫卖歌这种新的音乐形式。最后让我们伴随《木瓜恰恰恰》唱起来跳起来。
2、师生一起载歌载舞。
学生边唱边跳走出音乐室。
(结束) 通过对全课做出总结,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教学流程图:
创境导入,激发兴趣:师生跳舞
听音乐
了解印度尼西亚
熟悉歌曲旋律 老师表演印尼舞蹈
师生共同舞蹈
学生模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
熟悉歌词
学唱歌曲 学生视唱旋律
教师指导学习歌曲
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介绍“叫卖歌”
三、拓展活动 欣赏《卖汤圆》《新货郎》歌曲片断
说一说“叫卖歌”的共同点
学生模仿叫卖调
四、小结 总结
师生一起载歌载舞
课后反思: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因此,学生非常喜欢这首歌曲。
针对本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本课教学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标中强调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学生通过学唱、聆听、观看既熟悉了印尼音乐的风格,又了解了这个国家的地理风貌,同时也学习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叫卖歌”。
二、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既使学生生动地了解了印尼的地理风貌,又欣赏了音画并貌的叫卖歌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通过让学生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通过学生自己视唱歌曲,自己设计演唱形式,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技能。
附:教案格式模板
所在单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