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坤仪-分析化学(二)hwfgA--红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概述 红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 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进行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的 分析方法,又称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红外光的区划 红外线:波长在0.76~500μm 范围内的电磁波 二、红外吸收过程 UV——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的跃迁(电子光谱) IR——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振转光谱) 三、红外光谱的作用 1.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类别(芳香类) 2.确定官能团: 例:—CO—,—C=C—,—C≡C— 3.推测分子结构(简单化合物) 4.定量分析 四、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T ~σ曲线 →前疏后密 T~λ曲线 →前密后疏 五、IR与UV的区别 IR UV 起源 分子振动能级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 适用 所有红外吸收的有机化合物 具n-π*跃迁有机化合物 具π-π*跃迁有机化合物 特征性 特征性强 简单、特征性不强 用途 鉴定化合物类别 定量 鉴定官能团 推测有机化合物共轭骨架 推测结构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红外分光光度法——研究物质结构与红外光谱之间 关系 红外光谱——由吸收峰位置和吸收峰强度共同描述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二、振动形式 三、振动的自由度 四、特征峰与相关峰 五、吸收峰位置 六、吸收峰强度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1.振动能级 红外光谱主要由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产生 分子的振动能级差远大于转动能级差 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必然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续前 2.振动光谱 双原子分子A-B→近似看作谐振子 两原子间的伸缩振动→近似看作简谐振动 续前 续前 续前 3.基频峰与泛频峰 1)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 基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 (即V=0 → 1产生的峰) 续前 2)泛频峰 倍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 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即V=0→V=2,3- - -产生的峰) 4.红外光谱产生的必要条件: 1、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频率恰等于分子振动频率整数倍 2、分子在振、转过程中的净偶极矩的变化不为0,即分子产生红外活性振动 红外活性振动: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 振动(分子振动 产生偶极矩的变化) 红外非活性振动:不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 振动(分子振动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 二、振动形式(多原子分子) (一)伸缩振动 指键长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键角不变) 1.对称伸缩振动: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同时发生 2.不对称伸缩振动: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交替发生 续前 (二)弯曲振动(变形振动,变角振动): 指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 1.面内弯曲振动β: 弯曲振动发生在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内 1)剪式振动δ:振动中键角的变化类似剪刀的开闭 2)面内摇摆振动ρ: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摇动 续前 2.面外弯曲γ:弯曲振动垂直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1)面外摇摆ω:两个X原子同时向面下或面上的振动 2)蜷曲τ(扭曲振动):一个X原子在面上,一个X原子在面下的振动 续前 3.变形振动: 1)对称的变形振动δ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同时 变大或同时变小,如同花瓣的开闭 2)不对称的变形振动δa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不 同时变大或减小 图示 三、振动的自由度 指分子独立的振动数目,或基本的振动数目 注: 振动自由度反映吸收峰数量 并非每个振动都产生基频峰 吸收峰数常少于振动自由度数 补充知识一:移动自由度 分子的移动自由度:在三维空间中,分子的空间位置有三个坐标确定,所以有三个移动自由度. 补充知识二:转动自由度 示例 水分子——非线性分子 示例 CO2分子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