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ppt

发布:2017-05-04约5.23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纯合子 杂合子 基因型 表现型 自交 测交 (1)提出问题→为什么F2中总是出现3∶1的比例? (2)假说解释→提出遗传因子控制相对性状等观点。 (3)演绎推理→F1为杂合子,其测交后代为1∶1。 (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 (5)总结规律→通过实验验证,假说成立。 1.教材2页[问题探讨]中融合遗传的实质:不会出现特定分离比。 2.教材6页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两小桶、两种彩球及随机抓取分别模拟的对象是什么? 3.教材8页练习一中2、3题和二中1题。 二、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七、某些致死基因导致遗传分离比发生变化 (1)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植物中的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可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4)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成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早夭的现象。 练习7、(2008年北京卷)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答案:D 八、 “自交”与“自由交配”题型分析 创新设计:P 83 创新设计:P 81 典例2 复习要点 ◆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之间的关系 ◆ 自由组合定律现象的实验及解释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 基因自由组合 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必修二:P10 练习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让F1自交,在F2出现的性状中: (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 。 (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 (3)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5)重组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总数的 。 9/16 1/4 7/16 3/8或5/8 1/8 创新设计:P80 考点1 练习2、纯合的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1自交,F2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3966株,问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 )。 A. 7932株 B. 3966株 C. 1983株 D. 1322株 答案:C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答案:D 练习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Y R r 位于 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 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彼此分离的同时, 自由组合。 y R r 非同源染色体上 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适用范围 ◆ 必须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 必须是细胞核遗传 ◆ 必须是两对或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练习4、下列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B.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 C.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 D.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答案:D A. 黄色为显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