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
(2010-04-29 14:23:38)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本套教材乘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四个学期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学期 内??? 容 二年级上学期 表内乘法 三年级上学期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下学期 两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上学期 三位数乘两位数 2.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
3.变化。
义务教材:六年制六册。
?
⑴口算。
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30×20”和“300×30”,义教放在六年制六册例8。
例1的“做一做”让学生利用迁移解决“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12×30”(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12×3”在三年级上册解决了)。义务教材也在此处解决,例3、4及做一做中。
对口算的整体要求不变,但按难易程度重新调整,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15×3”“150×3”的类型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中。义教是此处(六年制六册)例1、2解决的。
笔算。
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相应内容都后移如“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都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
关于估算。
义务教材是在六册教学了“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后才安排估算的内容。在课标教材中,把估算做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从100内的加减法就开始学习估算,加强了估算的教学。
三、编排特点
1.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2.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四、具体编排
1.口算乘法。
例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呈现一幅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境图,把乘法口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图下面先出现解决“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的实际问题,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的计算方法。接着,提出“要送多少封信?”的问题。
关于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再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呈现给学生一幅要解决“有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问题的情境图。
下面呈现出不同的估算方法:I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II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
“做一做”,呈现给学生一幅两个小朋友在估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的情境图。用于及时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独立运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在“说”的活动中取长补短,加深对估算过程的理解,有效地促进达成“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笔算乘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掌握乘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教学内容。
例1。(不进位的乘法。)
呈现一幅妈妈给小红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问题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