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析
(2010-04-15 13:31:42)
转载
标签:
分类: 第四单元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内容
1.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本单元结构如下:
?
?
2.义务教材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制第六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
三、编排特点
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意义的素材。
第46页,主题图,提供了几幅有意义的日子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52页,呈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妈妈带着女儿去百货商场,看到商场门口的牌子上的“营业时间:9:00~21:00”,引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
第53页,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景,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四、具体编排
1.年、月、日的认识。
主题图。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1。
呈现了比较直观的年历,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并回答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s/blog_5cf0ed610100i2fd.html)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析_襄垣开元_新浪博客
同时,让学生借助于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像力,把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事件联系在一起。48页上面的“做一做”,让学生从年历上找出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彩笔在年历里圈出来,下面的“做一做”,让学生观察今年的年历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例2。
分别给出了2004年和2005年的二月月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二月的天数并不都是一样的,然后说明: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然后让学生探讨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做一做”给出了1993~2004年各年的二月月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判定方法。
教材还在51页的“你知道吗”中介绍了为什么有平年、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些知识只宜作为常识给学生介绍。
关于练习十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7题,是一个猜生日的游戏,可以安排小组活动,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日提出一个问题,比如:“我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我和党的生日是同一天。”等等,其他的学生来推算他的生日。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社会知识和重大节假日的日期。
2.24时计时法。
主题图。(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到1日=24时,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教材呈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妈妈带着女儿去百货商场,当看到商场门口的牌子上的“营业时间:9:00~21:00”时,小女孩禁不住想:“21:00是几时?”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从而就引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
通过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介绍了在l日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说明1日有24小时,因此我们经常采用24时计时法。
通过小精灵的提问,让学生去观察钟面上外圈的数代表的含义以及钟面外圈和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如何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例3。(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进一步熟悉24时计时法,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景,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由于这两个时刻不是统一的计时法,这里首先出示了这两个时刻对应的钟面图。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时间,还可以用钟面下的线段图来表示。
在这里着重让学生观察钟面和线段图,把两个时刻化为24时计时法的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口算出经过的时间。由于这里出现的时刻都不是整时,都含有复名数,列式计算比较困难,所以不要求列式,只要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