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教学论文 依托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均衡发展.doc

发布:2018-05-10约5.0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依托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均衡发展 摘要: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技术,对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成败的关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平台,加强师资培训,拓宽网络学习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水平。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发展水平成了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探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很多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校把网络教研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各年级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网络教研领导小组。聘请有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为网络教研员,从组织和人员上为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证。 为使网络教研活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我校建立健全了各类制度和奖励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督促和管理,为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二、建立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一)加大硬件投入,保证网络环境的畅通。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硬件是基础,为使网络教研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加大了改善网络教研环境的投入力度。完善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电子备课室。充实并更新了现代信息教育基础设施,班内配置了电子白板,安装了基本的办公软件,达到了校园电脑台台能上宽带网的要求,并且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网络的畅通。 (二)建立校园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校园网站。网站中设有教育新闻、课程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研究、教研论坛、教学计划、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外活动等栏目。还分派学校的两名微机老师,轮流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与下载工作。并对下载的资源进行二次整理,根据授课内容对多种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查找、选择、组合、加工、创新,分别按“学科”以“课堂导入资源”、 “重难点突破资源”、 “知识总结资源”、“习题精选资源”和“探究创新资源”及“视野拓宽资源”等命名,存放到指定的学科文件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把积累的所有资源架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使用。校园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让教师获取信息简单而便捷,让本来就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更加生机盎然。 (三)创建互动平台,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 我们创建了QQ教研群和BBS论坛,由校长、教研组长和微机老师任管理人员,为教师提供一个动态交流的空间 ,QQ群和BBS论坛,不但可以把教师关注的热点或困惑问题发布出去让大家发表看法,加强研讨和交流,我们还尝试将集体备课放到论坛中,先确定主备人,由主备人提前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本学年的备课室中,所有参与备课的教师可以在教研之前指定时间打开论坛浏览教学设计并以跟帖的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主备人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结合自己班级的学情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备课,最后进行课堂实践。这种研讨形式促进了学年组的沟通和交流,让大家在一段段文字的碰撞中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在创建QQ教研群和BBS论坛的基础上,我们又鼓励教师创建自己的教学博客,不出校门就能够实现同教育专家、教学名师近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及时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QQ群,教育论坛,与博客的优势互补,让老师们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咫尺天涯的专业成长在跨越时空中启航,困惑愉悦的思想情感在真诚碰撞中闪光。教师的教学研究观念正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教研热情不断增强,逐步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网络教研能力的提高。 校园网络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拓宽了教师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构筑了理想的舞台,但要想借助这个舞台实现自我发展的梦想,还必须具有踏上信息高速路的技能。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掌握,这是老师提高网络教研能力的关键。英国语言学家柯里福曾说过,“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应用意识和主动应用的习惯,并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