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它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形态,其应用更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随之也要求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它面向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增加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增强了教师劳动的创新性质。教师的角色也从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向多元化角色转变。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结构优化、专业技能提高和专业态度养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业发展??素养提升?
?
一、?信息技术的意义及其作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知识的获取渠道,海量的网络主机存储空间和几乎无所不包的丰富内容,交互式平台、不受时空限制、随意检索的知识流,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构筑起丰富知识资源宝库。教师利用网络可以足不出户,随时依据自己的专业爱好,随意检索所需的知识,达到饱有学识,内强文化素质的目的,同时,也极大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因此,掌握这些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好的学习者与时代同步的过程。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而言是一个新的要素,对教师个体而言,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认知的工具。而从根本上利用这些技术,驾驭这些技术最终将改变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
信息技术作为时代的主流技术,它在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有哪些呢?概括地说有以下三点: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素养;⑵是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⑶是有利于培植和维护新型的学习环境。总之,信息技术作为素养来说是一种目的,同时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但有一点必须说明,信息技术的实际成效取决于正确的技术应用观。?
二、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持续的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伴随教师生涯的永恒的追求。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指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探究、总结、反思、创新;在教育理念上树立正确的事业心、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在知识结构上能掌握精深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在教学技能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教学创新达到一定的层次;在教育规范上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学术规范、言行规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这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上课也不是单向度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就是在这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发展。比如随着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解的深入,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期间所遇到的困难,也正是专业发展所要帮助解决的。?
三、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手段的改变,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环境的变化?
过去多数教师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现在大部分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全国教育信息化投入达到了上千亿元,城镇学校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从而使教师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过去,学生的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于书本,属于单媒体、非数字的固化资源。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了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特别是信息资源支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展示出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广阔空间。?在传统的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学双方所占有的信息资源是极不对称的,教师是教育资源的垄断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中,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网络进入家庭、社会和学校,达到了资源共享,师生间信息对称成为可能,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需要在信息对称条件下重构教育体系。?
2、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目前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扮演着权威性的“教师中心”角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