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3.4汉字﹒书法及笔墨丹青课件岳麓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考点4 汉字、书法及笔墨丹青;高考·定位 考纲要求:
1.汉字的起源演变。
2.书画的发展。;解读考纲:
1.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认识到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必然深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注意中国绘画的特点,注重意境,以形传神。
2.高考命题可以教材基础知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注重考查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考点·梳理
一汉字与书法
1.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文字发明的意义:
文字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2)文字的发展历程:
①成熟: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②统一:
a.到秦统一时,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
b.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
①单体汉字为富于个体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士人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2)书法特点: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3)发展历程:
①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③宋代: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④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深度思维]
1.汉字演变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答案:(1)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小篆、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另外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2)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字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二笔墨丹青
1.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两汉时期:汉代的帛画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2.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时期:
①背景: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②代表:东晋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2)唐代:
①绘画特点: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出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②成因: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影响。
③主要代表人物: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3.文人意趣:
(1)宋代:
①背景: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②特点:文人山水画以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2)明清:
文人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由于时代变化、社会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4.民间风情:
(1)宋代:
①兴盛原因: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②代表作:最著名的当属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2)明清:
①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木刻板画作为其中的插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
②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3)中国绘画风格:
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深度思维]
2.天津杨柳青与苏州桃花坞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南桃北柳”,时人称赞杨柳青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天津杨柳青以哪一画种而闻名?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年画。特点: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通俗,具有乡土气息。;名师归纳
1.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1)原因:
①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②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