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4课时 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
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4课时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4课时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4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学会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并能计算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通过分数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需要明确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能够识别并表示出分数中的分子和分母所代表的具体含义。
-计算分数的值: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实际的数值,例如,将“1个苹果的1/2”转化为实际的数量。
2.教学难点
-分数的意义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特别是当分母较大时,如何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大小。
-分数计算的实际应用:学生在计算“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可能难以将抽象的分数与具体数量相对应,例如,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求它的1/4是多少厘米”。
-分数单位的应用:学生可能不熟悉分数单位的概念,如“1/2”可以理解为“半个”,这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包括课本和作业本。
2.辅助材料:准备与分数相关的图片、图表,如苹果、蛋糕等实物图片,以及分数的直观表示图。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可切割的纸片或水果,用于学生操作和直观感受分数。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备操作台,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实物,如一个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苹果可以怎么分成不同的部分吗?”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分数,分数就是表示整体被平均分后的一部分。”
二、新课讲授
1.教师展示分数的示意图,讲解分数的意义:分子表示被分的部分,分母表示总的份数。
2.教师举例:“如果我们有一个苹果,我们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1/2,也就是半个苹果。”
3.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将苹果纸片剪成两半,直观感受分数的概念。
三、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相同数量的苹果纸片。
2.提问:“如果我们要将一个苹果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呢?”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概念,得出答案。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求它的1/4是多少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游戏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数拼图”游戏,将分数卡片剪成不同的形状,让学生拼出相应的分数。
2.游戏过程中,学生巩固分数的概念,提高分数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学生总结:“分数表示整体被平均分后的一部分,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七、课后作业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反思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知识点梳理
1.分数的意义
-分数表示整体被平均分后的一部分。
-分子表示被分的部分,分母表示总的份数。
-分数的基本形式: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分母不为零。
2.分数的表示方法
-分数可以用分数线表示,分数线上面的数字是分子,下面的数字是分母。
-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
-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分数乘以100后加上百分号。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相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
-相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大。
4.分数的计算
-分数相加: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相加。
-分数相减: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相减。
-分数乘法: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分数除法: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