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习作的引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小学生习作的引领
发表者:梅润华
单位:江西省永修县吴城中心小学
浅谈小学生习作的引领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写作是一种对生活发自内心,无拘无束的“倾吐”。曾有人把写作比喻说“生活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作为对写作刚入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既有好奇感,又有恐惧感,那么,如何在这一阶段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让学生轻松迈进习作之门呢?
一、抓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利用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写作的好奇心理,教师要善于引领他们打开写作的知识大门。因此,在给三年级学生上第一堂写作课时,我只是来了两只乌龟,并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就看乌龟吧,等会儿把你们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听完后,孩子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去看乌龟了,不经意间,从他们的口中就流露出对乌龟的外形、动作、神态的描述。紧接着的第二堂语文课,小朋友们便你一言、我一句地把自己看到的说了出来。我又“乘热打铁”地说:“小朋友们,你们能把你们刚刚听到的、看到的、最感兴趣的地方用笔写下来吗?”孩子们自信地回答到:“能”。接着便是“唰唰”的写字声,随后,我读了几篇写得比较好的作文,并给小朋友们总结:“写作什么?写作就是把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想像到的、感兴趣的,用丰富的语言加上适当的方法写下来,用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孩子们似乎豁然开朗。这就是“从兴趣”入手来引领学生进入“写作”之门。这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并很好地消化它……”
二、抓方法
首先,我们要抓生活。《语文课标》要求,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写作必须回归生活,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让学生充实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小能人”。其实,大家不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如果对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有过一番思考,并获得了比较独特的感悟,那把这一件事写成作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要养成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有事可写。比如:在生活课上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捉蚱蜢、逮蝴蝶、观察蚂蚁运粮食……让学生在广阔天地里获得自由发挥,让他们在“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般的想象中自由飞扬。
其次,抓语言和写作方法的积累。学生要写好写作,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储备。只有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自然可以达到左右逢源,文思泉涌的境界,最终达到在积累中创新的目的,写作能力也比较强。比如,学生进入中年级后,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摘抄的内容可以是成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断等。写作方法的积累主要源于课内的阅读教学,在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构段方面:或先总后分,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等等。写清楚事物的特点方面:可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说明写动物要抓住动物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等方法。学生只有抓住了语言和写作方法的积累,才能像雄鹰插上了双翅一样,在写作的蓝天中自由翱翔。
三、自由练笔
记得作家冰心说过“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指上”,我们决不能让学生说假话、空话。因此,我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笔,把写作的自主权完全给予学生,写什么内容、用什么体裁、字数多少,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并对学生的自由“练笔”及时批阅、指导。好的,要及时表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写作,才会感到写作就是这么一回事,没什么可害怕。
总之,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学生写作的主题意识,加上一定的语言和写作方法的积累,才能使学生的写作化难为易、化怕为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