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和习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和习作
【摘 要】让学生在阅读、吸收语言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唤起学生表情达意的欲望。注重生活和语言积累,促进学生习作的有效尝试,从而更好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基本素养。
【关键词】指导阅读 丰富词汇 表情达意 语文基本素养
多年来,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虽然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作业,但不是照搬照抄,就是编故事,其内容也都与习作书上大同小异。多是套话、空话、假话,毫无真情实感可言,习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真正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得以提高,加强课堂指导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从低段开始就十分重视加强课内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起到“厚积薄发,追求真实个性”的效果。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与习作呢?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习习作
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
1、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丰富积累语言词汇
积累词汇,用准确的语言表情达意,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来。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一是书面形式积累:如学习完新课文,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哪怕三两句;让学生做书卡,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摘录,课后多次诵读;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对新知识兴趣高,记忆深刻。二是口头积累:如开展成语接龙,让学生根据词语最后的字音续接词汇;词语大比拼,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比一比谁说的词语多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几年下来,我所教的学生,多数在语言词汇积累方面收获颇丰。
2、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多种习作方式进行学习
(1)仿写。仿写即让学生读文章后,仿照文章的结构思路,甚至语言,加上自己的内容,想象,再写一篇。仿写是阅读与习作的交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从不知不觉中也让学生学会了用语言表达。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根据这篇文章的优点仿写一篇关于景物的文章。尽管学生语句还不够细腻、具体,但也能按文章的结构,有条理地写,基本能够对所描写的景物进行描绘。
(2)写课后创意小文章。写课后创意小文章即结合刚学完的课文顺延其故事情节,通过推测?、设想、假设进行补充;或干脆换上孩子们自己的思路,或换一换人称体裁。这种练习,由于学生对教材熟悉,且有新鲜感,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容易引发联想。如学完《小摄影师》一课,我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小男孩走后会去哪里,做些什么?他会再回来吗,如果会,他将怎样做?如果不会,他又将有怎样的表现?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小男孩的性格特点出发,大开想象之门,做出了种种假设,把后续故事演绎得生动富有创意且合乎情理。
(3)改写。改写可以加深学生对文体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让学生懂得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选择适当材料,进行改写练习,是很有意义的。如在教学完《蔺相如》后,我让学生把它改成了剧本《将相和》,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写的剧本表演,这样既熟悉了课文,又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
3、写读后笔记
阅读完一篇作品,如果不加巩固,学生很快就会遗忘掉。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二、走进课外阅读,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我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并将其处于不断充实更新中,让孩子们在课间也能随时读到自己喜欢的好书。同时,我制定了严格的借还制度和读书奖励制度,为此我特意在班上设立了读书大擂台,与此同时我也积极地投身其中和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