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小学生习作自主修改现状及策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山区小学生习作自主修改现状及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现实中山区的小学生,因为教师、学生、环境等多方面原因,他们的作文修改的现状是,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缺乏积极性,修改习作的方法单一,不知从何处下手,教师将学生分内的“改”全揽到自己身上,学生失去了自主修改的机会。结合最近对辖区学校的习作教学专项督查及全县小学习作赛课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习作的修改上反复实践,方能提高学生习作修改水平。
中国论文网 /9/view-7238526.htm
一、积极评价,提高学生自改习作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每做一件事情,尽管做得不怎么好,却喜欢有人夸赞几句,鼓励几句,这是人的天性,小学生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现实中大多数学生怕写习作,也怕改习作,因为他们担心写、改出来的文字不被欣赏、怕人笑话。这时,教师应该蹲下身来,站在儿童的认知水平上看待他们的习作,抓住习作中的闪光点,把赏识倾注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写在学生作文本上,如:“这个句子写得好,既形象又生动。”“祝贺你习作水平又提高了不少!”“这句话改得真妙,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等,采用激励评价,消除学生畏惧习作、修改习作的心理,然后增强其改好习作的信心。
二、教师示范,教给学生修改习作步骤
学生初学修改习作,必须有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扶”要到位,不可放任。学生打好草稿后,教师先把全班同学的习作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再选择一二篇典型文章,引导学生集体修改。首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大声进行朗读,感受是否能朗朗上口,从而发现其中有误的地方。通过朗读,看看别人是否听出了自己习作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如写人类的习作,别人看出了你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没有,选择的材料是否恰当;写景类的习作,别人领略了你描写的景色没有,景物的特点是否鲜明等。其次,在读完了自己的作文以后,心中对作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就要深入地去思考出现问题的地方及原因,想想如何进行修改。最后,通过自读、自思、自改―他读、共改、自读、自改―他读、自改的方式进行修改,形成了“读”“思”“改”的修改步骤。
三、方法指导,丰富学生修改习作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习作修改中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方法,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1)改题目。看一看题目是否恰当,看是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是否吸引人,有创新性。(2)改修辞。一篇习作在整体上没有问题之后,就要进行字词句的润色,细节的具体描写等方面进行自主修改,使习作更加生动形象。语言优美巧修饰,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所用的语言要优美。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就可以加一定的修饰语,用一些修辞方法。(3)看结构。在明确习作要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分析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表达出中心意思。即以何种方式组织材料进行习作,也就是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因体裁的不同而形式不同。如叙事作文,首先让学生明确知道:“六要素”是必不可少的。(4)闭眼想。读过自己的文章,闭上眼睛,看看能不能形成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否如电影般浮现在眼前。如果画面有断线或在头脑中不能很清晰,说明你的文章还要修改。在训练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使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逐步养成。总之,整个修改训练过程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曾经指出:“修改习作应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予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学生自主习作后,应引领他们互相评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吸收、感悟,让他们从中共享资源、素材,共享语言文字的绚丽多姿,从而达到写作能力的提高。
编辑 王亚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