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复习提升-历史试卷.docx

发布:2021-09-15约7.9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第PAGE 3页,共4页 樟树中学、丰城九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高安二中、宜丰中学 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陈晓玲(万载中学) 审题人:周飞龙(万载中学) 一、选择题:共有32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每题后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A.保障贵族的政治特权 B.维护周王的专制统治 C.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 D.促进文化交流与认同 2.春秋时期的政治基本上是贵族化的礼乐政治。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以富国强兵、兼并土地为主要目标,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礼乐政治向利益政治过渡的趋势 B.宗法制度向官僚制度过渡的趋势 C.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的趋势 D.分封制开始逐渐走向瓦解的趋势 3.《史记·商君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商鞅这两项变法措施( ) ? A.改革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B.承认了秦国的土地私有 ? C.发展了秦国的封建小农经济 D.废除了秦国的分封制度 4.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主要原因不是最高统治者认识上的问题,而是由历史条件所决定。历史条件主要是( ) A.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B.前朝打下的制度基础 C.统治集团的人才条件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5.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 时期 经济政策 出处 汉文帝 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 班固《汉书·卷六十四》 “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定本)·错币第四》 汉景帝 复收田租(“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 范晔《后汉书·卷一》 A.推动了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 B.有利于农工商业的协调发展 C.推动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恢复发展 6.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古代宰相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在达到一定完善高度后,被一种新的制度或机构进行稀释。下列哪项制度或措施体现了这种发展特点( ) A.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B.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C.元朝设置行中书省 D.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7.《文献通考》:“宋太祖开宝二年,始收民印契钱,令民典卖田宅,输钱印契……”改变了以往田宅交易双方均纳税的规定,正式确立卖主立契、买主税契的土地买卖制度。这一制度( ) A.成为了中国契税的起源 B.保护了自耕农经济持续发展 C.挽救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D.导致了自农耕经济日益衰退 8.史载:明中叶以来,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这反映了当时松江地区( ) A.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C.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D.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 9.下图是“明清高产作物分布图”。由此可以推断?( )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 B.新航路开辟改变中国人饮食结构 C.海上丝绸之路物种交流频繁???? D.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10.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C.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侵华 D.广州海关相关官员渎职 11.“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D.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2.《无问西东》电影热播,电影名称来源于清华大学老校歌中的一段歌词:“识器(见识与器量)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歌词中 “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 ) A.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 B.东学西渐的历史潮流? C.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D.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13.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近代“国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