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访兰 1教案 西师大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访兰 1教案 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
1. 自学本课生字。
2. 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质疑
1. 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 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 揭题质疑。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二、初读知意
1. 朗读课文。
2. 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标题。然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
1. 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 小组讨论后交流。
3. 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 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
1. 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 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访兰 2教案 西师大版
学习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阅读,体味文本所表达的人生启迪。 2.赏析美词佳句,了解人生的真谛。学习活动重点: 赏析美词佳句,了解人生的真谛。 学习活动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流程设计 课前屏显兰草花图片。 一、导入语: 同学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的名句,它告诉我们不施雕饰、自然纯洁是最动人的美。“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的名句,它告诉我们,做人要真诚,要有一颗纯洁的心。是啊,生活在滚滚红尘中,人们都习惯了用华丽而虚假的面具装扮自己,将可贵的真性情藏在心里最深处,虚假,媚俗,失却个性……因此,保持本真,诚实待人,应是我们长久的道德追求;自然随性,不媚尘俗,应是我们不懈的人格保健。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方面的佳作。屏显课题:访兰——贾平凹 二、活动组织 【活动1】与文本对话 1.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两种兰草?父亲和我对这些兰草各是怎样的态度?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发表意见后明确:文中写了这样两种兰草:
(1)经父亲培育在自家院落里的兰草
(2)自然状态下生长在山野的野兰草。 父亲对自己培育的兰草并没有特别的喜爱,倒是对自然状态下生长在山野的野兰草特别珍惜。 我起初对父亲培育的兰草很得意,虽也觉得野兰草好,但却以为父亲培育的才是仙品;后在父亲启发下对野兰草充满敬意。 2.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我们俩对两种兰草的情感不同是因为什么?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段。 学生发言,明确相关语段。(3-15)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几段文字。试着归纳这两种兰草本质上的不同。 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屏显归纳: 培育的兰草:好看,太甜,太媚,太格调俗——不够好 山野的兰草:清妙,清爽,不俗,有特色,有性灵——好 学生再读一读这段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3.野兰草自有它的真“味”,你觉得是因为什么呢?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并体味其中的含义。 学生回答后明确:父亲的两句话:“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老师提问:同学们,这是颇具意味的两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学生就这两句话自由交流心得。然后教师总结:野兰草采撷自然精华,成就自身灵气,保持那份属于自己的真性;长于空谷僻野,只为自己存活,不显扬,不媚俗。这样的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的。4.同学们觉得文章中哪一语段升华了主旨?想一想文章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题的。 学生回答问题后明确: 文章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