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雁归来 教案.docx

发布:2025-04-01约5.18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雁归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迁徙缄默窥探等词语的含义。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开展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珍视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

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2.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对大雁的情感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总结大雁的特点,并进行有条理的阐述。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大雁在空中飞翔的视频,画面中大雁排成整齐的队伍,在蓝天中自由翱翔。

2.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大雁是一种非常神奇的鸟类,它们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今天,让我们跟随美国作家利奥波德一起走进《大雁归来》,去了解大雁的世界,感受作者对大雁的深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利奥波德: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生态学家和作家。他长期从事林学研究和狩猎管理工作,是近代环保之父。他的代表作《沙乡年鉴》被誉为美国环保运动的圣经,这本书记录了他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思考,倡导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度,导致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利奥波德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强调。

生字:

迁徙(xǐ):迁移。

缄默(jiān):闭口不说话。

窥探(kuī):暗中察看。

狩猎(shòu):打猎。

沼泽(zhǎozé):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顾忌(jì):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凋零(diāo):凋谢零落。

滑翔(xiáng):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词语:

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偷偷摸摸: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3.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围绕大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章围绕大雁写了大雁的归来、觅食、集会、飞行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描写了大雁归来的情景,以及春雁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611段):介绍了大雁觅食、集会等生活习性。

第三部分(第1213段):写了大雁的孤独和伤心,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同情。

第四部分(第1415段):总结全文,呼吁人们保护大雁,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0分钟)

1.研读第一部分(第15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大雁归来的情景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将大雁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雁归来时的欢快和对这片土地的熟悉。

提问:这一部分中作者还描写了春雁的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春雁具有聪明、喧闹的特点。如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写出了春雁的喧闹;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可确实少有,通过对数字的描写,侧面表现了春雁的聪明。

2.研读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