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探讨
摘 要 企业防控自身内部的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就是内部控制,企业施行内部控制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提前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基于此,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 风险防范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内部控制建设,思想观念存在局限性
很多管理者没有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认识不到内部控制的建立对企业的重要性,看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与价值,忽略内部控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有的管理者仅运用财经制度或者是经验来管理企业,而将内部控制的地位顶替,即使有些有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也没有很好地进行维护,将管理弱化,发展强化,没有较强的监督制度,缺乏内控意识,这些现象在很多企业存在。
(二)改善内部控制制度迫在眉睫
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会计岗位设置不够全面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个别规模较小的单位,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均由一人担任,并且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涵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多个业务环节,尤其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部分单位有章不循,将已存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目的只为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监察,失去了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
(三)忽视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制度对于很多企业事业单位来说是个比较闭塞的领域,这些企业缺乏约束机制,他们的内部审计不能很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及时跟踪问题发展,限制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四)考核制度不科学
目前有些铁路建设单位不能全面考察长效内部机制的实施成果,总是把目标、企业是否完成利润指标当作考核管理人员的主要标准,不能科学合理的建立考核机制,给贪污、腐败问题的出现提供机会,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措施
依据“COSO”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与风险管理趋于一体化,在风险管理的引导下形成更完整的内控机制,使得企业由内部控制向风险管理发展。对于企业来说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应该采取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的措施来抵抗企业财务风险的险峻形势。当然,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企业中良好的运行离不开员工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由此推断,强化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提高公司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以宣传职业道德的形式将其注入企业文化。内部监督的主体应包括企业的全体人员,主要包括经理层以及普通员工,他们必须严格按照企业设计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完成各自的职责。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不仅仅是管理阶层或者是某几个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股东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希望确保经营者为了企业利益而一心一意地最大善意地使用财产,能够如实地获得企业报告。因此,他必须建立治理结构;建立财务系统;利用股票市场控制,获取盈利和企业发展。经营者必须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确保财产安全,确保信息真实。但这需要企业有强大影响力的、科学的企业文化。
第二,内部控制在监督、控制、调节、沟通和合作上能使个别的、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筹集资金并使之达到效能最大化,而内部控制则奠定了它的基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防范风险,可以说,内部控制是为防范风险尤其是防范财务风险而建立的,它的严谨、规范、全面是与风险系数相匹配的,风险越大,内部控制越严谨,风险越多样,内部控制越全面。内部控制能规避经常发生的错误和风险,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系数。因此,应对现阶段财务风险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就要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发挥“管理+控制”的综合效能。
第三,美国曾颁布的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建立和维护内控机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企业董事会作为企业执掌权力的人,要是建立完善的检察系统来监督管理层,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来预防风险,建立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来预防财务风险。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一)采用内部会计控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利用主要财务比率之间关系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建立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财务风险指标能够正确评估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它是将长期比较敏感不断变化发展的财务指标加入企业风险评估体系。首先,对于这些指标也是有要求的,必须要具有预见性、灵敏性、配合性。拥有了预见性,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没有变化,发展趋势等都可以通过指标预测出来;拥有了灵敏性,企业财务状况可以及时通过指标反映出来;拥有了配合性,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都能够通过指标完整反映。其次,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分析的指标就是现金流量。如果企业能在未来时间内更快更多的获得现金,那么这个企业就更有价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