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论文.doc

发布:2019-06-16约5.2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2 . .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 教学风格是教学经验的一种外显性表现,是一种相对稳定并且规范的稳定性表现。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更加需要数学教师展现自我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的独特运作方式,是教师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巩固和发展最终达到的一种稳定的状态,并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本文分析了理智型、情感型、自然型、幽默型、技巧型五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教师教学风格;小学生;学习习惯 一、对教师教学风格及学习习惯的理解 教师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是教师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学风格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方式、品德、学习习惯等都有着言传身教及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受益终生,而差的劣的学习习惯则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养成了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根就难多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有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孩子要想学会学习并且学得好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通过研究这个问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风格会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差的劣的教学风格则会阻碍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往不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更深地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的改正调整,使教师的教学风格更加合理、更加完整、更加符合学生的要求,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再者,通过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逐步形成一个有关于“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理论体系,对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性,使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和提升。 二、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通过对小学不同年级课堂教学的观察,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科任教师的交谈后,最终从课前、课堂、复习及作业三方面分析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一)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的,是成功的前提。然而从实际调查发现课前准备情况经常出现如下场景,一:有不少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同时,小学生的预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缺乏经常性。二:预备铃响过以后,许多学生仍在说笑打闹,不能安静下来;三:部分学生不迅速进教室,不准备学习用品;四:少数学生刚上课就请假上厕所。 (二)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良好认真听讲的习惯直接将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一: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开小差,没认真听所以跟不上老师的步伐,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故意捣乱课堂秩序;二:有些学生不善于思考,缺乏质疑,不敢举手发言,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三:还有些学生坐姿不端正,写字姿势不规范,没写规范字不用普通话,没用学习工具画线、图形,没记笔记等。 (三)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新学习的知识若不及时巩固就会忘的很快,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不及时复习等过一段时间后就基本上忘光了。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只有少数小学生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第二:有些学生平时做作业前不注意复习知识,做不到当天学到的内容当天消化理解,常轻易放过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第三:部分学生做完作业后没再认真检查一遍;第四:有些学生缺乏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没有认识到做作业的意义,存在抄袭现象。 三、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