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8课 尚贤(学生版)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发布:2018-06-20约3.6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第18课 尚贤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萌芽/结盟 譬如/开天辟地 爵位/咬文嚼字 B.高墙/稼穑 薄饼/日薄西山 罔替/惘然若失 C.庖厨/同胞 对峙/有恃无恐 阖家/溘然长逝 D.肄业/肆虐 确凿/言之凿凿 忙碌/高官厚禄 (  )(  ).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②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③四鄙之萌人闻之④美章而恶不生  ⑤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⑥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  ).下列各句与“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未之有也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C.具告以事D.蚓无爪牙之利(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治而得乱      治:太平 B.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本:本来 C.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尚:崇尚 D.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术:方法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A.儿寒乎?欲食乎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就摆出了全文的中心观点:王公大人治理国家,是否能够通过尊尚、举用德才兼备的贤士来治理政事,是国家能否治理得好的关键。 B.王公大人治理国家的结果是“得贫”“得寡”“得乱”,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贤士的重要性,招致了他们的反对。 C.国家德才兼备的士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德才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所以身处高位治理国家的人,其要务是使德才兼备的士增多。 D.要使国家德才兼备的士众多,最为关键的措施是使他们得以富贵,使他们得到敬重,得到肯定与赞誉。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译文: (2)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译文: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