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绪言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开学第一课绪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绪言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
3.授课时间:第一节课,时长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内容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绪言。
2.讲解课本内容:按照教材的顺序,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的定义、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的方法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课堂互动:设置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设计
1.实验法:通过化学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化学。
2.讲授法:讲解课本内容,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化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应用。
4.互动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和理解化学现象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帮助学生建立变化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化学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证据推理与模型建立: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进行推理和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5.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化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学习能力,但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方面,如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在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数据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化学平衡的条件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加强。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可能存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实验室设备,包括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材;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3.信息化资源:化学学科相关的电子书籍、学术论文、在线课程、教育视频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食品添加剂、药物成分等,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讲解化学的定义: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化学的基本概念。
讲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介绍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对象,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
讲解化学的方法:阐述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观察、推理等。
3.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分析案例: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案例,如日用品、保健品等,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案例的分析和建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