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动物生产学第二章水貂.ppt

发布:2018-12-20约1.96万字共9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水貂 ;水貂经济价值 养貂简史 国际裘皮市场动态 ;分类与分布 形态 食性 生境 生活习性;一、分类与分布 水貂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动物。在自然界分布中,有美洲水貂和欧洲水貂两种。目前人工饲养的均为美洲水貂的后裔。 美洲水貂主要分布在北美的阿拉斯加到墨西哥湾,拉布拉多到加利福尼亚以及西伯利亚地区. 欧洲貂在欧洲是最濒危食肉动物。它曾经居住地域辽阔的乌拉尔山脉东部西班牙和芬兰从中央到黑海。自本世纪初它的范围已经大大减少。目前,孤立的水貂数只有五分之一的范围。 现饲养的水貂品种有标准色水貂、彩色水貂(银蓝色貂、咖啡色貂、米黄色貂、吉林白貂、黑十字貂、蓝宝石貂、珍珠色貂、紫罗兰貂、粉红色貂)等等。 ;N. v.vison N. v.aestuarina N. v.aniakensis N. v. energumenos N. v. evagor N. v. evergladensis N. v. ingens N. v. lacustris N. v. letifera N. v. lowii(Anderson, 1945 ) N. v.lutensis N. v. melampeplus N. v.mink N. v.nesolestes N. v. vulgivaga;二、形态 水貂形似黄鼠狼。体细长、头粗短、耳壳小、四肢短,趾间有微蹼,尾细长,尾毛蓬松。肛门两侧各有一对骚腺,分泌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一般成年公貂体重1.8~3.0千克,体长38~45厘米,尾长18~22厘米;成年母貂体重0.8~1.3千克,体长34~37厘米,尾长15~17厘米。 人工饲养水貂经过多代选育,毛色较深,多呈黑褐色,被称为标准色水貂。自三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毛色突变种,经过人工分离和培育,形成数十种彩色水貂。水貂每年春秋两季各换毛一次,春季脱冬毛长夏毛,秋季脱夏毛长冬毛。幼貂当年毛皮成熟。;三、食性 水貂是食肉性毛皮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采食各种鼠类、蛇类、两栖类、鱼、虾、鸟类、鸟蛋以及昆虫等动物。食物种类随季节而变化。同时有储食习性。水貂常把捕获到的食物贮存在洞穴中,而将残余部分扔到洞外。 四、生境 在自然条件下,水貂主要栖居于河旁、湖畔和溪边,利用天然洞穴营巢。巢洞长约1.5米,洞内铺有羽毛、兽毛和干草。洞穴隐藏于草丛或树林旺盛的岸边或水下。其分布区域属于高纬度(北纬40°以上)。 五、生活习性 水貂感觉器官敏锐,活动敏捷,善于游泳和潜水,常于夜间以偷袭方式猎取食物。性情凶残孤僻,营独居生活,只有在繁殖季节,才成结对或结群。; 一、生殖特点 (一)光照周期与生殖季节性 1.光照周期变化 水貂的生殖器官随季节和光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北纬23.5度)以北的地区。在自然界中,每到春分和秋分时,昼夜时数相等,时差为零。从春分到夏至,日照时间逐渐延长,昼夜时差逐渐增加;过了夏至日照时间逐渐缩短,昼夜时差也逐渐减少;过了秋分,日照时间继续缩短,昼夜时差出现负增加;过了冬至,日照时间增长,昼夜时差减少。这种光照周期的季节性变化,年年恒定不变。但昼夜时差强度在随纬度变化而变化。高纬度区昼夜时差强度大,否则反之。水貂长期适应高纬度区域(北纬40°) 光照周期性变化。;2.生殖季节性 9月下旬(秋分)进入准备配种期(前期), 12月下旬(冬至)进入准备配种期(后期), 3月份上中旬(春分)进入配种期, 3月份下旬(春分)进入妊娠期、哺乳期, 6月下旬断乳分窝 ;3.光照周期性变化与生殖季节性外在关系 在系统发育和演化过程中,高纬度地区光照周期的变化规律成为水貂生殖和换毛周期的制约因素,这也是水貂长期适应自然以及自然选择的结果。从秋分开始进入短日照阶段,水貂生殖器官逐渐变大,性激素分泌逐渐升高,特别是过了冬至,这种变化加剧,在春分前发情交配。秋分是这一阶段起点。过了春分进到长日照阶段,水貂依次妊娠、分娩、泌乳,胎儿和仔貂快速发育,春分是其起点。;4.光照周期性变化与生殖季节性内在关系 周期性变化的光照——视网膜的视神经——神经冲动——神经中枢——丘脑下部——垂体——睾丸(卵巢)轴,控制水貂性活动呈现季节性变化。 水貂必须处于高纬度区域,昼夜时差大,保证水貂能顺利完成其生殖活动。否则低纬度区域,昼夜时差小,不能诱导水貂生殖正常活动。如在北纬30°,冬至或夏至昼夜时差 分别为1小时47分和2小时4分, 水貂繁殖活动正常;在北纬20°, 冬至、夏至昼夜时差分别为1小 时5分和1小时20分,水貂生殖 器官发育缓慢,发情紊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