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中国婴儿维生素D地推荐摄入量.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的中国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
D 推荐量
张会丰 1 韩笑 1 王卫平 2陈连元 3
(1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营养生长发育及内分泌专业;
2 复旦大学儿科
医院; 3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我国 2013 年 5 月在杭州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营养大会修订了
2000 年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其中维生素 D 推
荐量变化较大。此次我国修改维生素 D 推荐量与国际大背景有关。
2008 年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会发表临床报告《预防婴儿、儿童和青少年佝偻病和维生素 D 缺乏症》。2010 年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 (lnstitute ofMedicine, IOM) 修订了 1997 年出版的膳食维生素 D 参考摄入量,公布了新的维生素 D 膳食参考摄入量。 2011 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公布了《评估、治疗和预防维生素 D 缺乏的临床实践指南》 。从儿
科角度,纵观这些纲领性文献,可以发现较以往出现 3 个变化: 1、
维生素 D 推荐量从 200IU/d 提高到 400IU/d,甚至更高; 2、开始服用时间从出生后 2 个月提前到生后即刻; 3、从婴幼儿补充维生素 D,拓展到青春期阶段,涵盖婴儿、儿童和青少年。
阳光维生素 D 和膳食维生素 D 是机体维生素 D 的两种来源方式。正常情况下, 80%以土维生素 D 是通过阳光照射皮肤产生的。 自然食物中维生素 D 有限。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的维生素 D 低于 100-150IU/d。因此,当机体阳光维生素 D 来源受限,而无额外维生素 D 补充,机体发生维生素 D 缺乏是必然的。
由于阳光照射皮肤可以合成维生素 D,使推荐膳食维生素 D 供应量变得困难。目前所涉及的维生素 D 推荐量是排除了阳光维生素 D
的量。机体补充维生素 D 后,血 25(OI-DD 逐渐升高,同时血 PTH
逐渐下降,但降至一定水平后,并不再随血
PTH 水平处于较为稳定的平台期。此时血
25(OH)D 升高而降低,
25(OH)D 水平被视为机体
理想的血 25(OI-DD 水平,此时维生素 D 摄入量,为机体维生素 D 推荐摄入量。
一、营养学术语
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 ):观察健康人群得出的某种营
养素摄入量。
估计平均需要量(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满足
群体中 50%个体需要的量。表示人群的平均需要量。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Reference Nutrient Intkake,
RNI) :满足
群体中 97%-98%个体需要的量。
推荐膳食供给量(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 :保
证人群健康所需要的营养素推荐量。与 RNI 意义接近。 1991 年英国
RNI 替代 RDA 。美国仍保留 RDA 。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平均每日
摄入营养索的最高限量。 该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全部个体不至于危
害健康。
膳食参考摄入量 (Dietary Reference Intkake,DRI) :上述营养学术
语都属于膳食参考摄入量范畴。为每日平均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营养素需要量: 机体为维持健康, 在一定时期内每天必需摄入的
钙营养素最低量,也称“生理需要量” 。
二、维生素 D 参考摄入量被增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小儿佝偻病防治协作组通过给冬季出生的
婴儿“额外” 补充维生素 D200IU/d ,能防治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这些婴儿在具有一定“阳光维生素 D 和膳食维生素 D”之外,获得
了维生素 D200IU/d 。中国北方寒冷地区母乳喂养儿补充 200IU/d 维生
D 不患佝偻病。美国、挪威等国家的数据资料与中国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国际上维生素 D 参考摄入量为 200IU/d 的由来。
1997 年 IOM 制定的维生素 D 参考摄入量为 200IU/d。2003 年美国儿科学会以 IOM WJ 维生素 D 参考摄入量为基础制定了《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 D 缺乏症新指南》,该指南指出: 为预防维生素 D 缺乏
症和佝偻病,全部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 D 摄入量不应低于
200IU/d。
流行病学和基础医学研究显示维生素 D 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己
经远远超出钙磷代谢和骨健康领域, 而是上升到机体健康范畴。 良好
维生素 D 营养状况对保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此外,近来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再现欧美。维生素 D 缺乏也是年龄较大儿童和青少年
的问题。出于对不同群体的维生素 D 营养的关注,美国儿科学会、
IOM 、美国内分泌学会都修正了维生素 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