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借鉴东盟各国经验 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pdf

发布:2017-09-12约8.92万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 文 摘 要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经济外部性、高投入、高成长性、高收益等特征, 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所以各国在促进经济增长中都优先将高新技 术产业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予了相关的税收政策支持。 国内外研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时,大多是借鉴欧美日等发 达国家或印度、巴西等大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建设,许多 学者都对东盟国家的税制改革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的下一轮税制改革提出 建议,但很少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角度来研究东盟国家的高新技术产 业税收政策,这也是本文的选题初衷。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邻,经贸往来密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 建成,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东盟大部分国家 原来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 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东盟老成员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 在制成品出口额占有很大比重,东盟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地, 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而且中国与东盟在高新技术产业 的竞争将长期存在,所以研究东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对中国有重要借 鉴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这一研究,旨在为完善我国相关税收政策提出建议。 通过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得出缺乏政府干预的经 济均衡状态达不到社会最优,而政府干预可以有效刺激企业增加R&D投入,从 而为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制定相关税收政策提供了制度基础。 本文对中国-东盟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研究有以下主要内容: 1.在公司所得税方面,对各国税制改革趋势、高新技术产业界定、区域优 惠、减免税力度、税收优惠起始时间、免税期满后的税率、研究开发费用扣除、 加速折旧、利润再投资、投资抵免、风险投资、技术转让、培训及服务、广告 费用、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提取科研开发准备金、经营亏损结转等各种优 惠手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2.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税制类型、消除对股息的双重征税、学习培训费 用和创新奖励的扣除、最高边际税率与公司所得税税率的差别进行了比较。 3.在流转税方面,对增值税类型、税率高低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通过以上的比较,总结了东盟各国运用税收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 经验:实现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制化,充分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按照高新技 术企业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贯穿于高新技术产业的 整个过程,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各个税种的协调配合,发挥政策合力。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体系,基本覆盖所有环节,优惠方式也较多,并重点扶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 “十五”期间,税收政策有力地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贸易竞争力 指数稳步提升,以集成电路为主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大幅增长,占制成品出口 额的比重稳步提高,软件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高速发展。 但深入分析,我国现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抑 制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借鉴东盟各国经验,完善我国高新技 术产业税收政策。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税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法制化;加快增值税转型步 伐,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① 2.完善优惠环节及优惠方式。加强产业优惠,辅以区域优惠;加强间接优 惠,辅以直接优惠;加强研究开发,支持生产应用,突出研究开发在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 3.加强投资和人才鼓励政策。制定风险投资、利润再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允许提取科研开发准备金等税收优惠政策。 4.加强薄弱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税式支出的预算管理制度,实 现企业优惠向项目优惠转变,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监控管理。 5.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整合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各方资源,加大财政对 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恢复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加强对知识产 权的管理和保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比较新的国家战略,收集整理东盟各国支持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从其政策出台的历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 程,研究其税收政策的实效性,本文只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其中不足之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