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络搭建》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7-02-01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网络搭建》教学大纲 一、课程适用层次、专业与参考学时 1、适用层次 : 2、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 3、参考学时: 二、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局域网相关技术及解决方案,网络设备的安装与配置、局域网客户机的配置与管理,网络的日常维护等内容。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1)任务: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网络安装与建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学会局域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安装及网络日常管理维护的方法和技巧。 (2)要求: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网络施工工具的使用和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连接方法;掌握网络的日常管理、维护方法和技巧。 3.课程的教学目标 (1)基本理论要求:掌握网络数据通信的概念与工作原理,掌握以太网网络结构及实现技术,掌握TCP/IP协议族。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子网划分的技术,掌握组建VLAN的技术,掌握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技能,掌握基于Windows 和Linux的网络组建、连接和各种应用服务的配置技术. (3)职业素质要求:经过系统的训练,要求基本掌握独立组建小型局域网的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对计算机网络有个基本认识,了解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掌握局域网组建的过程,熟练掌握以太网网络结构及实现技术,TCP/IP协议族、基于windows 和Linux的网络组建、连接和各种应用服务的配置技术、Internet工作原理和各种接入技术。本课程的重点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计算机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环境下程序设计的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应体现职业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突出实践,讲清原理,多上机操作。项目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应当大力加强,让学生能够通过上机实践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5.适用专业及教学方式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设备及维护专业。 本大纲的教学内容采用三级模式教学:讲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讲/练(网络机房进行)、实验实训(实验室或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应用、发展、分类及性能指标等; 2. 计算机网络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 3.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方式、传输介质等。 【教学要求】 掌握: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TCP/IP通信标准; 理解: 组网用的物理信道及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OSI七层参考模型与TCP/IP的对应关系,层次与功能; 了解: 不同物理信道对传输的影响,最新的信道通信技术。 【教学重点】 网络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及TCP/IP各层功能 【教学难点】 OSI模型各层的功能。 第二章 TCP/IP协议与IP地址 【教学内容】 1.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2.网际层协议; 3.IP地址; 4.子网编址; 5.地址解释协议ARP; 6.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教学要求】 掌握: 1. 掌握 TCP协议提供的服务以及可靠性实现,TCP与UDP的区别; 2. 掌握IP地址的作用及层次结构,广播地址和网络地址,子网编址方法; 理解: 1. 理解端到端通信; 2. 理解ARP的基本原理,ICMP协议的主要功能。 【教学重点】 TCP协议的三次握手,IP协议,IP地址,子网编址, ARP协议 【教学难点】 TCP的可靠性实现、子网编址。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教学内容】 1.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2.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局域网的组成元素; 4.局域网的技术类型; 【教学要求】 掌握: 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元素,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理解: 局域网的技术类型; 了解: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局域网的组成元素、局域网的技术类型 【教学难点】 局域网的技术类型 第四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 【教学内容】 1.以太网的发展; 2.以太网的分类; 3.集线器原理与应用; 4.交换机的产生; 5.交换机的原理; 6.交换机的应用技术; 7.局域网交换机的分类; 8.交换机的配置; 【教学要求】 掌握: 1. 共享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组网技术; 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功能,交换机应用及其配置方法; 3. VLAN的概念及划分; 理解: 冲突域的概念,中继器、集线器,以太网的分类; 了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