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doc

发布:2017-01-07约5.8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法总论期末作业 小论文:“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 从经济法的“理念”谈经济法的“思维” 课程:经济法总论 课程号:302030033 授课教师:郑俊果 学生姓名:李康建 学号:2010501015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 截止到2013年的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我们已经无法亲身经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但是作为其中的受益者,也作为这个过程的见证者,我们无法置身事外——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作为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家利用税收调控经济的手段也必然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中国税制改革历程 在三十五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先后进行了四次比较大的税收改制。1994年的税收改制,我国形成了以增值税为主体,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的内外统一的流转税制;2004年,我国率先在东北地区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改革,而后扩大到全国的增值税转型,扩大了增值税允许抵扣的范围;2009年我国实施新的营业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暂行条例。消费性增值税改变了实行15年之久购买固定资产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随后就是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综观中国几次的税制改革,总体来说呈现三个特点,产生了两个影响。第一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第二增值税允许抵扣的范围逐步增大,第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行业逐步增多。这些措施的相继出台,使得我国的税制结构逐渐优化,中国企业的税负也有所减轻。而这次“营改增”方案的实施在实现中国税制结构优化的同时,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营改增”出台的意义 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的发展,但同时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比如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核心在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服务业发展层次低——我国目前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仅仅有百分之三十多,并且在第三产业中,也主要是以低端的服务业为主。由于没有高新服务业的支撑,第二产业中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比比皆是。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我国传统的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为了使中国经济得到更加持续更加健康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也逐步提上日程,“营改增”就是顺应这样形势所实施的。因此“营改增”最大的意义也就在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我国的低端服务业逐渐迈向高端服务业。 三、现代服务业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 什么是现代服务业,百度百科中有这样的定义: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总之,这样的服务业是建立在“又新又高”的基础上的。我国目前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脱节,整个产业中的大流程工序没有能够很好的建立起来,而突破这样瓶颈的关键在于现代服务业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也就是说,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需要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支撑。上面写的那一番话该如何理解呢?拿生产服装举例,消费者拿到一件衣服大概需要经过以下流程:建厂房——融资租赁设备——设计款式——进布料——制作衣服——营销策划——订单处理——卖到消费者手中。从这个流程中我们可以悲剧的看到,我国传统行业以出口导向性经济为主,所能够控制的环节可能仅仅是制作衣服这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利润之低、技术含量之低、劳动力需求之多、污染之大是非常明显的。这样的企业很多,比如富士康和珠三角那些给耐克、阿迪达斯代工的工厂,当然这样格局的产生和中国的国情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再回到上面那个流程,我们可以看到,制作一件衣服除了传统的制作加工环节,设计款式、营销策划、订单处理等无形环节所发生的作用日益增大,甚至可以说,这些环节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同时这些环节也是“又新又高”的服务业,如果没有现代服务业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的话,那么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也将是一句空话。 四、“营改增”的意义 “营改增”是顺应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也出台的,因此其最大的意义也在于此。理解这样的意义,我们必须搞清楚两个“如何”的问题——“营改增”如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如何促进我国的服务业由低端服务业转为高端服务业。首先从营业税和增值税本身说起。营业税征收范围包括: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七项劳务(即: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劳务),一律采用比例税率,其征税范围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