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附解析.doc

发布:2017-03-24约4.5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 一、 2002年12月27,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1~题。 1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华北地区供水极其紧张②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⑤主要为了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⑥因我国工农业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① D.①⑤⑥ 2、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东线工程难度小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 ④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 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A.①② B.①③ C.⑧⑤ D.②④ 东线方案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地面下沉 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 D.湿地面积增加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一组是( )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②改善③初步解决西部水源缺乏问题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将得以改善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钢都”匹兹堡走向衰落,其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复杂 ②世界性钢铁过剩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技术落后,企老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7、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8、区域发展从初期到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9、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 A.认为人地关系中,人是主动的,环境仅是人类任意开发的对象B.强调“天人合一” C.认为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D.强调“人” 10、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严重的资源短缺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④经济发展水平低 A.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为可持续发展可以做的有 ①用淘米水浇花 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③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④使用一次性餐具 ⑤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 ⑥分类投放垃圾 ⑦用塑料袋购物 ⑧使用节能灯具 A.①②③⑥⑧ B.②③⑤⑥⑧ C.①②③⑥⑦ D.①③④⑥⑧ 13、 我国的环境标志是 我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题。 节约型意味着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②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④多投入多产出 A.①② B.②③ .①④ D.③④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 A.广开就业门路,加速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资源产业,补偿资源消耗D.强化国情认识,合理利用土地 ~题。 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处通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处宜打坝建库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1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图示所呈现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B.环境污染加剧 C.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D.用水不合理,土地盐碱化严重 20、对图中荒漠化的扩展叙述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西、向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强劲的西北风有关 D.人为因素是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 21、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