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转化型抢劫的既未遂问题分析——以李某 梁某等抢劫案为例-analysis on the problem of attempted conversion robbery —— taking li mou liang mou and other robbery cases as an example.docx

发布:2018-09-06约3.62万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提示 一、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分为:基础 性理论研究、应用性专题、案例分析、调研报告。 二、论文的正文篇幅要求为:基础性理论研究论文不低于 2 万字, 属于应用性专题、案例分析与调研报告的学位论文,不低于 1.5 万字。 三、应用性专题、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型的硕士学位论文必须要 有案例材料作为支撑,案例材料计算在正文篇幅的字数内。 注(其余要求见网页): 西南政法大学网站→研究生部网页→法律硕士→培养要求→关于 规范法律硕士学位论文的通知 提示:  《转化型抢劫的既未遂问题研究 ——以李某、梁某等抢劫案为例》 是 案例分析型 论文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法律硕士理论性研究论文 评阅参考标准 法律硕士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 告、 应用性专题研究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一、论文的选题意义 一、论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与司法实践价 值 二、对文献资料掌握的程度 二、所选案例及调研数据是否紧扣论题 三、论文所反映出的基础理论和专门 三、论述及论证方法是否反映了对基础理 知识水平 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四、论文的创造性 四、是否针对特定的问题做出了独立思 考,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 五、写作的规范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五、不拘泥于理论性研究论文格式,具有 与论文类型相适应的写作规范与逻辑 六、论文的不足 六、论文的不足 论文所反映出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论文所反映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平 优( )良( )中( )差( ) 优( )良( )中( )差( ) 论文写作水平 论文写作水平 优( )良( )中( )差( ) 优( )良( )中( )差( ) 该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 该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 是否同意该硕士生参加论文答辩 是否同意该硕士生参加论文答辩 论文独创性的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取得的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西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于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所送交的论文,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论文内容,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向有关部门和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复印 件和电子版本。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1 1 2 2 内容摘要 转化型抢劫的既遂、未遂问题,无论在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都是一个长期存 在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李某、梁某等转化型抢劫案为例,对转化型抢劫中犯罪既遂与未 遂的行为认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件的基本情况”,是本文的提出问题部分,主要包括案由、案情介绍、 分歧意见与争议焦点。具体是通过一个转化型抢劫是否成立未遂的案件,引出本文研究 主题。 第二部分“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部 分:第一,转化型抢劫是否存在未遂形态;第二,转化型抢劫既未遂的判断标准。对于 转化型抢劫是否存在未遂形态问题,目前学界对此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对于转 化型抢劫既未遂的判断标准,学者主要以先前行为的既未遂、最终取得财物与否、暴力 及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实施与否、转化之特定目的实现与否、普通抢劫的既未遂标准等 作为转化型抢劫既未遂的判断标准。本文对以上的理论观点分别进行了简要评述,并结 合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以及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 定原则等,提出转化型抢劫存在犯罪未遂的观点;同时结合转化型抢劫的犯罪构成,提 出了转化型抢劫既未遂的具体判断标准。 第三部分“本案的分析与结论”,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李某、梁某的行为构成转化型抢劫;第二部分,李某、梁某的行为构成转化型抢 劫既遂。第一部分主要是基于转化型抢劫的构成要件以及共同犯罪的基本理论,得出李 某、梁某共同构成转化型抢劫;第二部分则是根据前述的基础理论部分,得出李某实施 的暴力行为并未致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二人先前的诈骗行为已经取得了财物,因此他 们的行为构成转化型抢劫的既遂。 第四部分“本案研究的启示”,是本文的拔高创新部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对同类案件具有指导意义。提出可以将本案作为典型案例以对其他相似案件予以 指导,达到法律适用统一的法律效果。第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