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现代化.ppt

发布:2017-06-17约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篇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 第十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代化 一、我国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 二、公共事业管理观念的现代化 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现代化 四、公共事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五、案例与分析 一、我国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 传统体制的特征 传统体制的弊端 传统体制的形成原因 1、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特征 高度行政化:政事一体;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否定和排斥法律的、经济的、市场的、社会的管理手段。 主体单一化:国家包办一切公共事业,民间力量没有参与公共事业的空间;举办、运营、监管一体。 资源配置内部化:条块分割、自成系统、自我封闭、自我服务。 职能扩大化:政府职能微观化,事业单位福利化。 2、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弊端 政事不分、职责不明; 政府包办、供给匮乏; 机构重叠、人员膨胀; 管理僵化、缺少活力; 排斥竞争、效率低下; 苦乐不均、显失公平。 克服弊端,可以使公共事业发展得更好。 3、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原因 经济根源: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根源:权力高度集中的、人治的政治体制。 思想根源:对公共事业的非经济性与过度政治化的认识。 社会根源: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影响。 二、公共事业管理观念的现代化 社会的观念 市场的观念 法制的观念 民主的观念 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现代化 组织体制 投资体制 人事体制 监管体制 财会体制 保障体制 1、现代化的公共事业管理组织体制 政事分开:在机构、隶属、职能、级别、名称等方面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做出明确区分。 多元并存: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合伙等共同参与公共事业。 法人治理:贯彻落实非政府组织的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形式多样:承认、鼓励和发展多样化的、不断创新的公共事业组织形式。 2、现代化的公共事业管理投资体制 建立、完善与现代化的公共事业管理组织体制相适应的多元投资体制。 公办、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合资等多种形式并存。 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需要导向的、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公共事业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 3、现代化的公共事业管理人事体制 建立开放、流动、公正、竞争的人事体制。 实现“国家人”、“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实现实际上的终身就业制向真正意义的聘用制转变。 4、现代化的公共事业管理监管体制 建立与政事分开相适应的办管分离的监管体制。 建立与多元并存相适应的民主、多元、社会化的监管体制。 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包括完善监管立法,健全监管机构,充实监管人员,优化监管手段,明确监管责任等。 5、现代化的公共事业管理财会体制 建立与非政府组织法人制度相适应的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 建立与社会化、市场化相适应的公共事业财务管理制度。 6、现代化的公共事业管理保障体制 建立全面覆盖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全社会统一的、能有效实现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顺畅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 发展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共同承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公共事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传统的管理手段 市场化的管理手段 现代工商企业的管理手段 社会化的管理手段 各种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平与效率目标。 五、案例与分析 案例:2009年3月,湖北某县个体粮酒商用甲醇兑自来水和香料,勾兑了所谓散装白酒6500公斤,当地一些杂货店批发进货后,以2元一斤卖给居民,造成4人死亡,19人中毒,其中2人失明。由于发现及时,有毒白酒被迅速收缴,未造成更大伤亡。据专家测算,该6500公斤有毒白酒所含甲醇,可致40000人死亡。案发后该县质监部门认为此事不是生产行为,不属其职责范围;工商部门则认为是生产行为,应由质监部门监管。甲醇兑酒致人死亡案已发生多起,而甲醇却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化工原料。 分析:屡屡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反映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监管方面存在什么缺陷?你认为怎样完善这一领域的监管体制可以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