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四章农业现代化.ppt

发布:2023-09-06约5.04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产条件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机器设备来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对土地进行全面规划,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第三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农业机械化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经营管理现代化 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包括: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建立新型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结构。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三、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理论与发展战略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关于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理论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1、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各阶段的目标 起步(初级)阶段——增加粮食产量 发展时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现代化向更高水平发展时期——协调经济、技术体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建立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经济效益 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益 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社会效益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近期目标 201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分三步走 第一步:准备阶段(1980-1990) 第二步:起步阶段(1990-2000) 第三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2000-2050)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到205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的物质装备、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极大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富裕;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第十四章农业现代化 第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第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一个象其祖辈那样耕作的人,无论土地多么肥沃或他如何辛勤劳动,也无法生产出许多食物。一个得到并精通运用有关土壤、植物和机械的科学知识的农民,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产出丰富的食物。 ——西奥多·W·舒尔茨 第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一、传统农业的改造 农业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第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一)原始农业 新石器时代——铁器工具出现前,历时约7000年 基本特征: 生产力水平低下,以石器、棍棒为工具; 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粗放耕作; 主要是采集经济。 突出成就: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实现了采集向种植业、狩猎向畜牧业的转化。 第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二)传统农业(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的统称) 奴隶社会——20世纪60年代 传统农业是人类农业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的生产工具是铁木制农具,以人畜力为动力,实行手工劳作,生产者根据累世相承的经验和技能组织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传统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一直很低,只能维持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发展水平。 舒尔茨曾指出,传统农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其主要特点是: 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 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状况亦长期变化甚微 人力资本稀缺 第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重大成就: 精耕细作,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基本上维持了自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较少。 世界有的国家19世纪结束了传统农业时代,有的国家至今仍在延续 第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总体来看,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技术停滞 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 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