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之构建.pdf

发布:2017-09-13约5.39万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 要 答辩失权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特别制度, 我国民事诉讼法至今没有明确统 一对其作出规定,理论界对这一诉讼制度的研究也相对较少。但是,被告答辩 权利的行使与否甚至是不同权利行使方式都对诉讼进程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并 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诉讼的走向,因此答辩失权制度在诉讼中的重要性就不言 而喻了。答辩失权主要是指法律明确规定诉讼中的一审、二审被告方未在规定 的答辩期内提交书面答辩意见而丧失以后的部分程序权利。从世界各国的发展 趋势看,无论是在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答辩失权制度已经日益成为民 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各国由于不同的法律传统、不 同的司法改革侧重点和不同的社会阶段,对答辩失权制度的规定是不同的,从 而形成了多种模式。本文的重点就在于通过对答辩失权制度基本理论和多国立 法的研究,对我国的答辩失权制度进行模式选择和制度构建。 本文包括四部分,第一章主要对答辩失权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按照一个概 念被理解的逻辑顺序首先介绍了答辩权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由于诉讼平等原 则、辩论主义、程序参与原则的要求,答辩权作为被告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 被告应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充分享有此权利并能接受救济和保障。但是被告如果 滥用此权利,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阐述了答辩的含义,答辩行为的性质, 答辩的方式以及被告进行答辩的表现形式。再次,讨论了答辩状的含义及被告 提交答辩状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本文的核心概念答辩失权,介绍了其内涵、 法律后果和建立的价值考量。 第二章对外国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比较研究。就比较有特色的英美德日 法五国进行比较分析,寻求这些国家答辩失权制度的异同及带给我国的借鉴经 验。基于对被告不答辩的行为处理的差别,本部分把五国分为两类,英美的绝 对型答辩失权制度和日德法的相对型答辩失权制度,详细介绍了存在的理论基 础和制度内容。 第三章考察了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运行状况,综合第二章对外国民事诉讼 答辩失权制度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法律有关民事答辩制度的规定及缺陷,并 挖掘了其原因。 基于第三章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答辩失权制度运行的理论基础和具体 模式均亟待建构。笔者在第四章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民事诉讼法的本质要求,建 3 议对诉答阶段进行“当事人主导诉讼”改造,增强当事人自主性与自律性,确 立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为答辩失权制度的运转提供良好的程序环境。在此基 础上,借鉴第二章外国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的立法构建我国的答辩失权制度, 包括对答辩状的要求,答辩失权期限及逾期后果,答辩失权制度的保障措施。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制度创新过程。笔者在本文中只是 提出了一个创建的框架,具体制度的建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总之, 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一定要针对被告答辩的特点、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遵循 纠纷处理的基本程序原理、符合世界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答辩;答辩失权;当事人主义;制度设计 4 Abstract Defence invality is on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