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教学课件》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补偿条件(1)物理实现非常困难,工程实践中大多 采用部分补偿。 B. 等效开环传函 C. 部分补偿方法 ① 未加入前馈补偿时 设 ,则: —— (2) ② 设 ,即加入微分前馈补偿 (3) 取 ,即 ,则: 等效开环传函: 可见,经 前馈补偿后,开环系统从Ⅰ型变 为Ⅱ型,另外,比较式(2)、(3)可知,前馈补偿并未改变 系统的稳定性。 ③ 设 ,则: ——(4) 取 ,则: ④ 前馈补偿加在某环节前 等效开环传函: 可见,经 前馈补偿后,开环系统从 Ⅰ型变为Ⅲ型,另外,比较式(2)、(4)可知,前馈补偿并未 改变系统的稳定性。 全补偿条件: 全补偿条件(5)物理实现相当困难,工程实践中大多采用近似补偿,或稳态全补偿。 2、反馈与抗扰动前馈复合控制 全补偿条件: —— (5) 此时 与 无关 例6-8:设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校正随动系统如下图所示。图中,K1为综合放大器的传递函数, 为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为伺服电机的传递函数, 为负载转矩扰动。试设计前馈补偿装置 ,使系统输出不受扰动影响。 解:由上图可见,扰动对系统输出的影响由下式描述: 令: 系统输出便可不受负载转矩扰动的影响。但是由于 的分子次数高于分母次数,故不便于物理实现。 若令 ,则 在物理上能够 实现,且达到近似全补偿要求,即在扰动信号作用的主要 频段内进行了全补偿。 此外,若取 ,则由于扰动对输出影响的表 3、讨论 ① 以上结果在理想的零极点对消下得到,元件参数变化, 完全对消不可能。 ③ 设计得当能兼顾动静态特性,是一种高级控制。 ② 的分子阶数高于分母阶数,物理上精确实 现不可能,只能是近似补偿。 达式可见:在稳态时,系统输出完全不受扰动的影响。这 就是所谓稳态全补偿,它在物理上更易于实现。 * * 11.25 * 11.17 * 一般仅适用于最小相位系统。 * 剪切频率增大,闭环系统带宽变大,响应速度加快。 * 11.30 * 11.19 由 得: 解:① ,待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如 上图所示。 ② 绘制期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Ⅰ、过 作斜率为 的中频段; Ⅱ、选取 ,根据期望特性的低、 高频段应与未校正系统特性一致,绘制衔接频段。 ③ 由 减去 得到 的对数幅频特性如上图。它表明 为串联相位滞后 — 超前校正装置。 式中: 未校正系统在 处的增益为: 期望特性在 处的增益为: ④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⑤ 相角裕度检验 符合要求! * 四、串联综合法校正 工程设计法期望特性: 令 得: 即 为 的几何中心 若记 为中频段宽度,则: 根据系统的伯德图可得: 圆心: 半径: 注意到等M 圆 取: 上式说明 ,且往往有 又 中频段宽度 ,谐振峰值 、相角裕度 均是描述系统阻尼程度的指标。 将 及 代入上式得: 将 代入 得: 例6-7:设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绘制系统期望特性。 要求系统满足性能指标: ① 误差系数 ;② 超调量 ; 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