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开心心上学去》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1开开心心上学去》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1开开心心上学去》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新同学、新老师、新学校,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期待和热爱。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的能力。通过参与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乐于合作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学校生活,他们对新环境、新同学和新老师有一定的期待和好奇。在进入新学期之前,部分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交经验,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但系统性的学校生活规则和社交礼仪知识较为匮乏。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学校生活充满期待,学习兴趣较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上,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新学期开始,学生可能面临适应新环境、新同学和新老师的挑战。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熟悉学校规则而感到困惑,或者因为害怕被排斥而不愿意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此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关注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堂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和故事视频,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学校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彩笔等,用于学生的互动活动和手工制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4.教室布置:布置温馨、有序的教室环境,设置小组讨论区,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学校生活的动画或视频,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学校的期待和想象。
2.回顾旧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上学前的生活,以及他们对学校的初步认识。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1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主题,包括新同学、新老师、新学校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堂规则等,帮助学生理解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3.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新学期的期待和计划,以及如何适应新环境。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校园生活场景,如课堂纪律、同学间的交流等。
2.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行为和态度,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学校生活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新学期的挑战。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新学期的成长和收获,以日记或绘画的形式呈现。
六、课堂延伸(约10分钟)
1.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分享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点滴,增进家校沟通。
2.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活动,如手工制作、歌唱比赛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七、教学反思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新学期的挑战,树立自信。
八、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学校历史与文化:收集学校的历史资料,如校史、校训、校徽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介绍:提供校园地图和校园设施介绍,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各个功能区的用途。
-校园安全知识:整理校园安全相关的知识,如防火、防盗、防骗等,提高学生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