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例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急救护理.doc

发布:2017-09-03约3.6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例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002-01 【摘要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的救护要点。方法 回顾一例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的过程。结果 心源性猝死心肺脑复苏成功,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成功,病人最终痊愈出院。结论 提高群众急救意识,提供快捷、高效的院前救护,做好院前救护与院内急诊救护的紧密衔接,实施正确、有紊、及时的院内急诊救护是抢救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心肌梗塞 猝死 急救 护理 心脏骤停一般是指患者在心脏相对正常或全身性严重致命性疾病情况下,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为心脏急性中最严重的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脑及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心血管疾病是心脏骤停最重要的原因。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1]。2006年11月16日本科成功抢救一例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的病人,使病人痊愈出院,随防6年,病人无复发,生活质量好,现将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个体老板。既往高脂血症10余年,发病前一晚喝酒,熬夜。清晨7时解小便时突发胸痛,呈心前区压榨感,无向他处放射,稍气促,无恶心、呕吐、无晕厥。休息不能缓解,当时未自行予特殊处理,呼”120”入急诊科。患者住院14天,治愈出院。? 2 院前救护? 2.1 病人求救意识强? 2.2120急救指挥系统通畅,处警反应快。本次接警完成时间为1分钟30秒? 2.32分钟出车、6分钟到达现场。 ? 2.4 准确评估,初步处理,医护配合。与家属沟通,安全转运。? 2.5 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转送医院。考虑病人病情紧急,边转送病人,边通知院内急诊人员作好急救准备,做到院前救护与院内救护的紧密衔接。 ? 3 院内急诊救护? 7:50到达急诊科时病人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等心源性猝死症状,即实施一系列的救护措施,复苏成功,生命体征平稳,护送入介入室,行PTCA,术中见前降支冠脉完全闭塞,予球囊反复扩张后,结束PCI术,送入ICU监护治疗。 ? 3.1 院内急诊护士收到院前护士的反馈,马上通知相关人员到位,安排抢救床位,检查抢救器械、用物、药品是否齐备、是否处于应急现状,以利于对院前危急的病人的抢救。 ? 3.2 急救措施 ? 3.2.1 正确实施初级生命支持。 A气道开放:A1判断意识。当发现病人突然意识失,立即轻拍病人双肩,靠近耳旁呼叫,无反应,指压人中穴,仍无反应,触摸病人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判断时间5-10秒。颈动脉触不到搏动,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投入抢救,在心肺复苏的操作中,要保证心脏按压和人工通气的过程不间断地进行,一般至少需要4人以上[2]。A2目击病人突然意识失,判断病人心跳已停止,立即用单手握拳,掌面用力击心前区2次。A3解开衣领、腰带,将病人头偏向一侧,用吸痰机吸引分泌物,压力调节300-400mmHg,经口插管深度为14-16cm,每次吸引时间≤15s,左右旋转,向外退出。A4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按压。D电除颤。 ? 3.2.2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 3.2.3 心电监护。 ? 3.2.4 药物治疗。实施CPCR时,及时正确足量的使用肾上腺素是重要的。在抢救过程中采用目前公认的倍量递增方法可显著提高疗效,首剂lmg,静脉注射无效时,可每隔1~3min重复给予2、4、8、16mg,直至心跳恢复。 ? 3.2.5 上冰帽,低温治疗。 ? 3.2.6 停留尿管,锁骨下静脉留置术。 ? 3.2.7 描记18导联心电图,血清心肌标记物的测定,明确诊断。? 3.2.8 完善其它检查,如血常规、凝血酶原测定、血气分析等。? 3.2.9 介入治疗。心肺脑复苏成功后,予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生命体征平稳,护送入介入室作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中见前降支冠脉完全闭塞,予球囊反复扩张后,结束PCI术,送入ICU监护治疗。 ? 3.3 护理措施。 ? 3.3.1 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及机械通气的护理。 (1)用物的准备:大号喉镜一套,7.5号气管导管一条,5ml注射器一个,牙垫一个,胶布。 (2)用吸痰机吸引净气管内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医生将气管导管插入声门3-5cm,护士协助安置牙垫,确认气管导管在适当位置,将套囊注入空气3-5ml,用胶布将气管及牙垫固定,连接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 (3)呼吸机参数的调节:选定CMV模式,潮气量500ml,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