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摘 要: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日益完善,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局限性被不断放大,尤其是小学教师灌输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并且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基于此,如何改善小学数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的途径这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讨论探究,并提供了一些指导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意识,锻炼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这种应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及时认识到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我们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分析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现状,探究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一、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领域的现状
(一)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很大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大多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服从于
教师的指导跟着教师的思路被动接受式学习,产生对教师的严重依赖,不能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容易产生对数学知识枯燥的印象,逐?u失去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而且数学习题都有标准的答案,更加减少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退化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大多时候死记硬背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采用生搬硬套的方法,难以灵活运用公式
(二)受到应试教育背景的冲击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学生家长过于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排名作为衡量
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育目标也只是追求学生的分数以达到较高的升学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巩固学生的知识,通常布置繁重的课业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尽快完成学习任务,不愿意花费时间主动思考问题,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逐渐成为应试教育下的傀儡
二、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发挥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程度。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让小学生进行独立分析、研究问题、验证答案的过程,数学教师发挥对学生引导辅助的作用,这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的同时产生学生成就感,激发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锻炼解决
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发现解题方法,创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全面锻炼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见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有利于综合教育素质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创建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
地位,极大程度的牵制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认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把课堂交给学生,带动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思考问题,创建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例如,采用有趣上口的段子开展教学:一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一声掉下水。按顺序提问学生两只、三只、四只怎么做。学生可以轻松的回答出来:两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青蛙的数量逐渐增加,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独立思考n只青蛙应该有几条腿等,从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选取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营造活泼的课堂效果
数学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特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有趣的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测量这一技能,讲授《米和厘米》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测量同学的身高,到测量桌子的长度,再到测量手指的长度,建立学生关于米和厘米的基本概念,利用测量数据,进而让学生思考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样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