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有两个关键词——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在美国,练习题同样也很多,但却没有标准答案。很多问题都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知体悟学习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反观我国的习题,很多问题背后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孩子的想象力不该被“标准答案”绑架,“标准”的解释权也不该被垄断。所以,我们的教育还应在“去标准化”方面多下功夫,大力改革,以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较为固定的理解、把握、评价和选择事物的某种习惯性思维框架、手段和途径,主要包括思维主体的知识及其结构、思维形式和方法等。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实践结果。科学、进步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并有效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复杂系统科学的诞生,颠覆了许多传统的科学观念,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3方面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HYPERLINK /edu/2010-11/26/chtm \t _blank 详细
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测试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更考察公众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认为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甚至还有国家专门测试公众对于媒体信息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 HYPERLINK /edu/2011-02/24/c_121115885.htm \t _blank 详细
中国人不相信迷信 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
对于“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这个维度,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题目和标准可供对比。何薇说,“历次调查都显示,中国公民不相信迷信的比例是很高的,而且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很小。”此外,中国公众对科技发展充满信心与期望。
以2010年的调查为例,有84.5%的公民赞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在欧盟,这一说法的赞成比例为75%。在对科学研究的支持态度方面,77%的公民赞成“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 HYPERLINK /politics/2011-02/23/c_121111028_2.htm \t _blank 详细
图为公众对科技信息的感兴趣程度
一个让人忧虑的调查结果
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
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
2010年11月26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
调查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3方面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调查中,不同年龄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表现为随年龄段增加而降级的趋势。 HYPERLINK /edu/2010-11/26/chtm \t _blank 详细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27%,这显示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在与2001年的欧盟15国、美日等国比较时发现,中国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排名倒数第一。
????“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在我们的正规教育中,科学技术教育环节太薄弱了。”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新闻与科学传播系教授李大光,是我国第一批致力于科学素养研究的学者,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近日,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不是没意识到这些问题,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在实行过程中,有许多难以逾越的体制上的障碍。”
????中国青年报:“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是因为对于调查中的问题,我们回答得不好吗?
????李大光:不一定。像“地球围绕太阳转”等浅层次的科学知识问题,中国人答得比较好。但涉及“辐射”、“抗菌素只能杀死病菌”、“大陆板块漂移学说”,以及一些物理基本概念时,比如“电子”和“原子”,近年来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知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
????各个国家对科学知识的提问,基本上都是围绕正规教育的内容,是学校里教的科学知识。从这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