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稻田泥鳅鱼养殖技术.doc

发布:2017-02-26约2.9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稻田泥鳅鱼养殖技术   摘要 稻田泥鳅鱼大规模养殖在盘锦地区尚属首例。从生产实践看,效益较突出,但主要技术还需提高和完善。本文主要介绍稻田泥鳅鱼的养殖技术,包括田块选择、苗种选择、饵料培养、苗种投放、科学投饲、日常管理、起捕等方面内容,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稻田;泥鳅鱼;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58-01   Paddy Loach Fish Breeding Technology   WANG Xiao-dong   (Taiping Tow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Station of Panshan County in Liaoning Province,Panshan Liaoning 124101)   Abstract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paddy loach fish farming in Panjin area. From the production practice,the main benefits are outstanding,but also nee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technology. Loach fish in paddy field farming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plots selection,seed selection,food culture,fry put,scientific feeding,daily management,harvesting and other aspects,for the vast number of farmers reference.   Key words paddy;loach fish;breeding technology   泥鳅鱼被称为“水中人参”,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滋补佳品,备受消费者青睐。2015年在盘锦市政府的大力号召扶持下,全市稻田泥鳅鱼养殖规模超过3 333.33 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通过生产实践,总结一些稻田自然生态养殖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1 田块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保水性能好的田块。田埂高出稻田水面20~30 cm,上下水口设防逃网,并在上下水口各挖长20 m、宽0.5 m、深0.5 m的鱼沟,以利投喂和起捕[1]。   2 苗种选择   2.1 夏花   体长3 cm以上,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畸形。   2.2 鳅种   体长5~7 cm,规格整齐,行动活泼,无病,无畸形。   3 饵料培养   放苗前7 d,将鸡、牛、猪粪等肥料施在鱼沟内,以促进天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追肥,保证充足的天然饵料[2-3]。   4 苗种投放   在放养时间上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养”。一般在插秧后10 d左右,再放夏花或鳅种。夏花放养量为15万尾/hm2,鳅种放养量为7.5万尾/hm2。   5 科学投饲   通常情况下,养殖泥鳅,稻田可以正常施肥。以玉米粉、颗粒料、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豆饼粉、鱼粉等作为饲料,方法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进行投喂。鳅种放养第1周先不投饵,1周后,每隔3~4 d喂1次。开始投喂时,饵料撒在田面和鱼沟上,以后将范围逐渐缩小,集中在鱼沟内投喂。30 d后,泥鳅正常摄食时,每天要求喂食2次,日投喂量占鱼总重量的3%~8%,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以2 h内吃完为宜,超过2 h时应减少投喂量。当天然饵料不足时,要投喂一些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饲料,如蔬菜、米糠、鱼粉、鱼类废弃物、动物肝脏等。   6 日常管理   经常整修加固田埂,检查进排水口拦鱼设施,有损坏及时修补。遇降雨量大时,及时排出田内过量的水。当水温超过30 ℃时,经常换新水,且增加水的深度,避免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   泥鳅鱼病害较少,自身抗病能力强。注意防治寄生虫病、水霉病、烂鳍病、气泡病、自身红斑病。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防控:一是鳅苗(种)放养前用碘制剂严格鱼体消毒;二是控制养殖水质,投喂新鲜饵料;三是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进行水质改良;四是根据水质情况,定期用药剂进行水体消毒。应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时尽量将药液喷在稻叶上,打药后及时换水。具体如下:①寄生虫病。多由三代虫寄生虫、舌杯虫和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