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_T3146—2019_大鳞副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程_辽宁省.docx
ICS65.150
DB21
B52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146—2019
大鳞副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cologicalcultureof
Paramisgurnusdabryanusinpaddyfield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3146—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盘锦市大洼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绥中县水产技术推
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敬伟、金广海、刘义新、杨培民、李赫、王雷、解涵、王树元、李亭慧、史玲
芝、陈萌。
I
DB21/T3146—2019
大鳞副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的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稻田管理、苗种放养、养殖管理、捕
捞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地区稻田生态养殖大鳞副泥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
环境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田埂坚固、交通便利、保水性能好的田块。每块
田埂加固、开挖环沟方法、进排水口设置、拦鱼栅设置参照SC/T1009执行。环沟上口宽1.2m~2.0
m,深0.8m~1.0m,预留机耕作业道。稻田四周用8目~20目纱网或塑料薄膜设高50cm~60cm的防逃
防敌害墙。稻田上方设置网眼2cm~3cm的防鸟网,四周与防逃防敌害墙上沿连接,中间用竹竿撑起
1.5m~2.0m高。
1
DB21/T3146—2019
4
放养前准备
进水消毒
4.1
水稻插秧前10d进水,进水口安装80目筛网,防止野杂鱼及敌害生物进入稻田,使用生石灰化水
遍洒消毒,浓度以25kg/667m
2
为宜。
4.2
天然饵料培养
进水泡田2d~3d后,在环沟内按50kg/667m施发酵有机肥料,鱼种投放后不追肥。
2
5
稻田管理
水稻种植
5.1
水稻选择抗倒伏、耐肥、抗病虫害的品种。水稻种植、施肥参照NY/T5117规定执行。一次性施足
底肥,不补肥。
5.2
水的管理
水稻种植前期稻田保持水深5cm~10cm,后期保持水深10cm~20cm,每次稻田给水都要排灌,保
持水质清爽。
5.3
水稻病虫害防治
6
水稻插秧后7d~10d放养鱼种,放养前需检测水质和试水。苗种下塘前参照SC/T1009进行消毒。
按0.5万尾/667m~0.6万尾/667m投放泥鳅鱼种,有增氧设施的稻田可搭养白鲢夏花鱼种300尾/667
22
m
2
7
2
DB21/T3146—2019
——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3%,每天投喂2次~3次,饲料投在环沟内,每次投喂饲料以30min~40
min内吃完为宜;
——前期需泡水后投喂防止胀气病,浸泡0.5h,水量为饲料重量的10%,中后期不泡水;
——每次的投喂量根据鱼的吃食情况调整,阴雨天或水温高于30℃、低于10℃时不投喂。
7.2
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在环沟内每隔15d~20d交替使用益生菌和生石灰化水泼洒进行调水,益生菌可用光合
细菌、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复合菌等,剂量按照说明使用,生石灰用量为15g/m~20g/m。
33
7.3
日常管理
每日巡田,注意观察水色变化、鱼的活动、生长、摄食、防逃设施、敌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
取措施。
8
捕捞
辽宁地区在9月上旬开始起捕,水温降至12℃前结束。排干田面水,用地笼网在环沟中诱捕2d~3
d,结合进排水反复冲水,最后排干环沟水,将鱼逐步诱集到铺有塑料薄膜的暂养沟中,人工抓捕。
9
病害防治
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操作仔细,尽量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进行消毒。养
殖期间使用药饵预防疾病,每隔30d制作免疫多糖、三黄散、氟苯尼考、益生菌等单一或复合药饵,
益生菌不能与杀菌类药物同时使用,剂量按照说明使用,早晚各投喂一次,每次连喂5d~7d天。日
常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