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化学必修2 1.2.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同步练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课时训练5 元素周期律
一、非标准
1.(双选)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
解析: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电子层数不变,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
答案:AB
2.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成化合物X2Y和X2Y2,又知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A.19 B.18 C.27 D.9
解析:可以形成X2Y和X2Y2化合物的元素可以是H和O或Na和O,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所以只能是Na和O,则原子序数之和为19。
答案:A
3.Mg、Ca、Sr、Ba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第ⅡA族元素。已知:①Mg(OH)2难溶于水,而Ca(OH)2微溶于水;②MgSO4溶于水,而CaSO4微溶于水。下列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
A.Sr(OH)2溶解于水
B.SrSO4易溶于水
C.BaSO4不溶于水
D.Ba(OH)2比Ca(OH)2更易溶于水
解析:①说明随原子序数增加对应氢氧化物水溶性逐渐增强,A、D正确;②说明随原子序数增加对应硫酸盐水溶性逐渐减弱,所以B错误,C正确。
答案:B
4.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2SPH3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
D.还原性:Cl-Br-I-
解析:A项中,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NaMgAl。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正确顺序应为HClH2SPH3。D项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应为I-Br-Cl-。
答案:C
5.酸根离子R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离子N所含的电子数多10个,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氮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B.酸根离子R中R的化合价与硝酸根离子N中N的化合价相等
C.R和N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
D.R原子和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R和N所带负电荷相同,氧原子数相同,所以,R比N多10个电子,也就是R原子比7N原子多10个电子,即R原子的电子数为17,其核内质子数为17,R是17Cl原子。氮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显然,只有B项正确。
答案:B
6.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动性:YXZ
C.原子半径:XY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X+Z
解析: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断X、Y、Z三种元素是同周期第ⅦA族、ⅥA族、ⅤA族元素,其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降低,非金属活动性依次降低、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的关系是2Y=X+Z。
答案:A
7.(2014江苏连云港灌云中学高一3月月考)A元素的阳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元素原子序数大小是( )
A.BA B.AB
C.B=A D.A=B+2
解析: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而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但电子层数不变,故其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关系为A在B的下一周期,且A在左侧,B在右侧,故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
答案:A
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
B.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发生周期性变化
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解析:第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从1递增到2,A错;金属无负价,F无正价,O没有+6价,C错;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还包含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等,D错。
答案:B
9.能说明元素X的原子得电子能力强于元素Y的原子的事实是( )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X位于元素Y的上一个周期
B.元素X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元素Y的含氧酸
C.分别加热H2X、HY至500 ℃,只有HY发生分解
D.元素X与Y同主族,相同温度时其单质与铜反应分别生成Cu2X和CuY
解析:元素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即为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B项没指出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含氧酸,错误;根据元素对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可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C项正确;D项可通过特例Cu2O和CuS来排除。
答案:C
10.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