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贵廷-石油地质学-5 油气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岩浆活动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 一般的概念是岩浆岩的活动对油气藏的保存是不利的,因为高温的岩浆侵入油气藏,会把油气烧掉,会把圈闭破坏,最终导致油气藏的破坏。我国油气田勘探实践说明这个概念是不全面的。因为岩浆的影响范围还是有限的,同时,岩浆的破坏作用只产生在其活动的当时,当其冷凝之后,不仅失去了破坏作用,而且在其它有利条件配合下,它本身也可成为良好的储集层或遮挡条件。 我国渤海湾盆地辽河断陷火山岩的分布是很普遍的,喷发的时期也很多。 虽然有这样广泛的火山岩,但是,辽河断陷仍是一个含油气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岩浆活动的时期与油气藏形成时期配合较好,即岩浆活动早于油气藏形成时间,因此,并未破坏油气藏。 (三)水动力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 水动力环境对油气藏的保存条件有重要影响。活跃的水动力环境可以把油气从圈闭中冲走,导致油气藏的破坏。因此,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动力环境,是油气藏保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反,在水动力环境活跃区,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就差,油气被水冲走,油气藏遭到破坏。在该区其外侧与古代的和现代的补给区相连,水流活跃,水质淡化。渤海湾盆地一些坳陷的边缘山区或凸起区属水动力环境活跃区,对油气藏保存不利,含油气远景也差。 非常规油气藏 1、火山岩油气藏 2、变质岩油气藏 3、连续型油气藏 “连续型”油气藏基本内涵:在大范围非常规储集体系中,油气连续分布的“非闭合”油气藏,与传统意义的单一闭合油气藏有本质区别。“连续型”强调油气分布连续,“油气藏”指油气聚集场所,缺乏明显圈闭界线,无统一油气水界面和压力系统,含油气饱和度差异大,油气水常多相共存。 “连续型”油气藏的地质特征: 1、盆地中心、斜坡等大面积“连续”分布,且局部富集; 2、大规模非常规储层为主; 3、无明显界线的非闭合圈闭,储集空间大、圈闭边界模糊; 4、自生自储为主; 5、多为一次运移; 6、主要靠扩散方式聚集,浮力作用受限; 7、非达西渗流; 8、流体分异差,饱和度差异较大,油、气、水与干层共存。 “连续型”油气藏的地质特征 (邹才能,2013) “连续型”油气藏的地质特征 (刘化清等,2013) “连续型”油气藏的地质特征 (刘化清等,2013) “连续型”油气藏的地质特征 (刘化清等,2013) 油气资源类型的分类: 常规油气资源 非常规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分类 常规油气资源 非常规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分类: 常规油气资源 非常规油气资源 未来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1、大面积的低渗透岩性油气田 (致密砂岩、页岩); 2、深层油气藏; 3、深水油气勘探; 4、其他非常规油气藏, 尤其天然气将超过石油。 集中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尤其非常规气 (致密气和页岩气)! 第五讲 油气藏类型 有效的圈闭 储层中聚集的油气,如何在局部地区集中? 圈闭三要素: 储集层,盖层,遮挡物 不同的圈闭形成不同类型油气藏 圈闭的有效性:时间、位置、动力条件地下水 第一节 按圈闭类型划分油气藏 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油气藏分类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圈闭的成因。圈闭是决定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在不同的构造、地层条件下,圈闭的成因不同,油气藏的特点不同,油气藏的类型也就当然不同。因此,只有根据圈闭成因对油气藏进行分类,才能够充分反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充分反映各种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油气藏分为构造油气藏及地层油气藏两大类。 构造油气藏 是指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油气的聚集,称构造油气藏。又可分成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以及刺穿接触油气藏等等。 地层油气藏 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集。而地层圈闭是指因储集层岩性横向变化,或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条件。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的区别在于构造圈闭是由于地层变形而形成;而地层圈闭则主要是由于沉积条件改变,储集层岩性岩相变化,或者是储集层不整合接触的结果。 事实上很少有受单一因素控制的油气藏,绝大多数油气藏往往都是与构造、地层双重因素有关。但是其中必然有一种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对构造因素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称构造油气藏;对地层因素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则归入地层油气藏大类。 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称背斜圈闭。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背斜油气藏。这种类型的油气藏,在世界油气勘探历史上,一直占最重要的位置,也是石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