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石油地质学-5 油气藏.pdf

发布:2017-05-10约1.02万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讲 油气藏类型 第一节 按圈闭类型划分油气藏 • 有效的圈闭 – 储层中聚集的油气,如何在局部 地区集中? – 圈闭三要素: 储集层,盖层,遮挡物 – 不同的圈闭形成不同类型油气藏 – 圈闭的有效性:时间、位置、动 力条件地下水 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油气藏分类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圈闭的 成因。圈闭是决定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在不同的构造、地层条件下,圈闭的成因不 同,油气藏的特点不同,油气藏的类型也就 当然不同。因此,只有根据圈闭成因对油气 藏进行分类,才能够充分反映各种不同类型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充分反映各种类型油气 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油气藏分为构造油气藏及地层油气藏两大类。 构造油气藏 是指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称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油气的聚集,称构造油气藏。又 可分成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以及刺穿接 触油气藏等等。 地层油气藏 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集。而地层圈闭是指因储集 层岩性横向变化,或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条件。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的区别在于构造圈闭是由于地层 变形而形成;而地层圈闭则主要是由于沉积条件改变,储集 层岩性岩相变化,或者是储集层不整合接触的结果。 • 事实上很少有受单一因素控制的油气藏,绝大多数油气藏往往都是与构 造、地层双重因素有关。但是其中必然有一种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对 构造因素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称构造油气藏;对地层因素起主要控制作 用的,则归入地层油气藏大类。 • 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称 背斜圈闭。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背斜油气藏。这 种类型的油气藏,在世界油气勘探历史上,一直占最重要的位置,也是 石油地质学家们最早认识的一种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直到目前为止,在 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及储量中,仍占最大的比重,居首位。世界上 最终可采储量在7100万吨 (5亿桶)以上的189个大油田,其中背斜油藏 占总数的75%以上。 一、背斜圈闭及背斜油气藏的类型 (一)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圈闭及背斜油气藏 是指由侧压应力挤压为主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背斜圈闭。这种类型的背斜常见于褶皱区, 其所形成的背斜圈闭的主要特点,是两翼地层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高度较大,闭合 面积较小。由于地层变形比较剧烈,与背斜圈闭形成的同时,经常伴生有断裂。我国酒泉盆 地老君庙油田的L层油气藏可作为一个典型的实例。 (二)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圈闭及背斜油气藏 一般在地台区常见这种以基底活动为主,形成的背斜圈闭。基底活动的结果,使沉积盖 层发生变形,可以形成背斜圈闭。这种背斜圈闭的主要特点是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高度 常较小,闭合面积较大 (与褶皱区比较)。从区域上看,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这 些背斜圈闭常组成带出现,组成长垣或大隆起。特别是坳陷中心早期的潜伏隆起带,在油气 生成及运移过程与背斜圈闭形成过程相吻事的情况下,这些隆起带和长垣就成了油气聚集的 最好场,形成一系列这种类型的油气藏。我国大庆长垣北部的萨尔图油田中的油气藏,即属 于这种类型的圈闭和油气藏。 (三)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的 背斜圈闭及背斜油气藏 这种圈闭的成因是地下柔性物质活动的 结果。这些柔性物质受不均衡压力的作用而上 升,使上覆地层变形,形成背斜圈闭。常见与 油气聚集有关的柔性物质是盐丘和泥火山,其 中尤以盐丘占主要地位, 形成盐相关背斜,库 车坳陷内的许多盐上的油气藏属于这种类型。 (四)与剥蚀作用及压实作用有关的背斜圈闭及背斜油气藏 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有各种地形突起,这些突起常是由结晶基岩、 坚硬致密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组成,发育风化壳不整合,但断层不发 育。当其上有新的沉积物堆积后,这些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常比较薄, 而其周围的沉积物则比较厚,因而在成岩过程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