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侯贵廷-石油地质学-13 火山岩油气.ppt

发布:2017-05-12约27万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型层状火山喷发后期,由于火山口底部不能支撑上面的重量而坍塌形成破火山口。破火山口可以形成湖泊,从而发育小规模范围内的沉积相。后期火山通道可以形成次级火山喷口及熔岩穹隆。 流纹岩破山口杂岩是地球上爆发最强烈火山,以火山口垮塌为特征 ,难以形成高大的火山机构,保留大型破火山口,表明 喷发岩浆房体积巨大。 三种典型中酸性火山岩相模式 火山口 破裂 风化 水汽多 有利于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 有利于成藏 E 营城组一、二、三、四段的断距从下向上依次减小。宋西断裂到登楼库组停止活动,进入坳陷阶段,营城组形成于半地堑向坳陷过渡环境,火山活动受断裂控制。宋西断裂以东火山岩厚度增大与断裂上盘持续沉降相关。 营一、三段火山岩总厚度50-1500m,一般在600m左右 (据大庆油田公司) 断陷格局对火山岩的控制 徐 西 断 裂 徐 中 断 裂 徐 东 断 裂 逆断层 逆断层 逆断层 逆断层 断陷格局对火山岩的控制 徐家围子断陷以正断层为主,主要断裂包括: 徐西断裂:向东缓倾正断层; 宋西断裂:北段向东陡倾正断层、中段向东陡倾正断层、南段向西陡倾正断层。 升西断裂:向东缓倾正断层; 徐东断裂:向西缓倾正断层,为东部斜坡延伸最长,断距最大的正断层; 丰南断裂:由雁列次级断裂组成走滑断裂。 上述断裂系S形, 宋西断裂南北两端向北东向急剧转折并变窄,并发育雁列次级断层,转换为走滑运动。 区域构造线为NNE向,徐家围子断陷为NNW构造线,为局部左旋拉张走滑拉分产物。徐西断裂-宋西断裂是控制断陷形成、发展的边界断层。 (据大庆油田公司) 营一段和营三段火山岩均经历两个喷发旋回。升深8井为营三段及营一段火山岩分布界线 。 营一段升平隆起以北地势较高、火山活动不发育,或被抬升剥蚀。营一段火山岩,而主要发育在升平隆起以南。 营三段升平隆起以北广泛受发生火山作用,而南部地区相对较少,火山活动中心向北迁移。 营一段火山活动中心位于徐深22井区,火山岩厚度巨大,两侧受断裂控制下陷,横向宽度约12km,为大型破火山口。早期火山喷发后,岩浆房耗尽后重力垮塌形成,塌陷幅度近1km。随后强烈火山作用,使破火山口填大量火山岩,并且接受了周围高部位剥蚀的火山碎屑堆积。 营三段火山活动中心移至达深2附近。达深2井火山底部发育漏斗火山通道。北部以中基性岩浆溢流为主,火山岩整体厚度不大,并且比较均一。 达深3-达深2-宋深2-宋深3-升深8-徐深22-徐深23-徐深901-徐深10连井剖面 T4 T4c T4a T41 纵贯徐家围子南北的剖面(安达次洼、升平隆起、徐东斜坡带、丰乐低凸起、 肇州次洼)。 断陷格局对火山岩的控制 火山岩测井相建模方法 1、测井曲线的谱特征组合分析方法; 2、多次多因子测井交会图法; 3、成像测井方法; 4、测井曲线解释与地震剖面解释的 井-震联合方法。 主要火山岩岩性-岩相的敏感测井曲线平均值和波形特征分类表 岩性 自然伽玛(GR) 声波时差(DT) 中子(NPHI) 岩相 (球粒) 流纹岩 中高 (140-180) 平直至微齿化 低 (55-60) 低幅平缓波形 中低 (2-5) 低幅平缓波形 喷溢相(流纹构造发育) 或侵出相(流纹不发育) 流纹凝 灰熔岩 高 (160-170) 相对平直的 微齿化 低 (53-57) 低幅平缓波形 低 (3-5) 低幅平缓波形 喷溢相(距火山口远) 或爆发相的热碎屑流亚相 流纹质火山 (集块) 角砾岩 中低 (120-160) 相对低值的 齿状,变化剧烈 中 (60-65) 中幅,波动较大 中 (5-7) 中幅,波动较大 爆发相的 空落亚相 流纹质 晶屑凝灰岩 低 (100-120) 低幅 微齿化 中高 (60-70) 波形平缓 高 (5-15) 波形平缓 爆发相的 热基浪亚相 流纹质 熔结凝灰岩 中高 (130-190) 变化较大的 齿状 中低 (55-62) 箱形波形, 中等波动 中低 (3-7) 箱形波形, 中等波动 爆发相的 热碎屑流亚相 流纹质 沉凝灰岩 中 (120-160) 平滑,变化很小 高 (70) 波形平缓 高 (10-14) 波形平缓 火山沉积相 通过建立岩性与岩相的联系根据测井曲线的测井相建模为下一步测井相解释奠定基础 火山岩测井地震特征 统计分析了31口取心井66个火山岩取心段的8种测井曲线的特征,得到各种岩相的测井项特征,绘制了3幅测井相识别交会图。 GR(自然伽玛)— NPHI(中子)交会图 DT(声波时差)— NPHI(中子)交会图 GR(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