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先用一节课带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周长,学生都比较好理解。
第二节课,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元旦演出要装饰教室,我们想在教室前面的黑板外侧挂上一圈彩带,至少需要多长的彩带呢?我告诉学生,黑板大约长4米,宽1米,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式解答。我巡视发现学生多数都是列式4×2+1×2=8+2=10(米),我找了几个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他们都说的非常清楚,先求两个长,再求两个宽,然后加一起,就是长方形黑板的周长。有一个学生列式为4+4+1+1,学生说这样太麻烦。没有一个学生列式为(4+1)×2,于是我引导学生说:这道题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它两条长和两条宽的和,我们可以先求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怎样列式,学生想了想,说可以列式4+2=6(米),我又接着说,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求完了,怎样再求两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学生纷纷说:再用6×2=12(米),我让学生比较4×2+1×2和(4+1)×2这两种方法,看哪一种更简单,多数学生都认为第二种更简单易算。
正方形的周长公示比较简单,我让学生自己拿出正方形的彩纸,计算它的周长,学生都知道用边长×4。
课本上的题目都非常简单,但是同步上有这样一道题,有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长是5厘米,求宽是多少厘米?这道题是逆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很多学生不会算,我一看这个地方还真是个难点,于是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带学生推理计算,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我先问学生,这个周长18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我又问学生,我们能不能先求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可以,用周长18÷2=9(厘米),我接着问学生,9表示什么?学生回答9表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已知一条长是5厘米,那么能求一条宽是多少了吗?学生马上回答用9-5=4(厘米),于是我让学生回头总结长方形的长的算法: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同理又推算出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我让学生把这5个公式抄写在课本85页上,学生快速地就抄完背会了,接下来做题训练,学生做得又对又快,一些平时听课不专心的学生也学得非常快,费思赫说了好几遍,老师,我真听明白了,可明白了。
数学课堂上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很多时候也需要教师巧妙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才能快速地“拨开云雾见青天”。
篇二:
安装造价员实习周记
安装造价员实习周记第一周周记到公司的第一天师傅问我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我一时竟不知怎么说。我跟师傅说学的挺广的,不过都不算怎么深入。师傅问我预算学得怎么样,我说没怎么深入,只是学的些基础。看来我得从头好好学习了。第一天,师傅拿了一套简单的建筑图纸给我,是前不久刚完工的小区的附带的幼儿园图纸。然后让我对照着《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自己先计算该建筑的建筑面积。我先把定额中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看了几遍,然后自己翻图纸,按照定额规定自己把两层的建筑面积算了一遍,又验算了一遍。期间,遇到不懂的及时向师傅请教。师傅都耐心帮我解答,有时放下自己手头工作过来看我计算是否正确。每次问师傅他都细心讲解,还会拓展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容。师傅说要做好预算得会看图纸,还要熟悉预算定额。相信在师傅的帮助下我可以学到更多。第二周周记我了解到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先熟悉计算规则,很多东西和实际中是不一样的,必须知道各个构件的计算规则并熟记。通过一周的训练和计算,我明白了所有梁都算至板底,长度算至柱间净长,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计入梁内。圈梁工程量要扣除深入其内的梁的体积。柱子从柱基算至板顶,有柱帽算到柱帽下端,板厚所占体积不扣除。板分有梁板无梁板,有梁板的梁计入板内套板的定额,板不扣除柱所占体积。无梁板包括板和柱帽的工程量。本工程主要是工业厂房承受力大,基础采用大板基础。一周算完后,感觉自己挺有成就感,了解到实际和图纸中的区别,计算时必须要有耐心,认真观察图纸不懂得进行现场考察,最好分类计算防止掉项。算出工程量套定额,套定额必须设好计算规则,注意实际工程量和软件默认的差异,特别是换算问题。通过这一周的集中练习不但明白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明白了许多做事的道理。做什么事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做任何事都要分好细节,规划好自己的任务,今后一定多加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向前辈学习经验。第三周周记按照定额的顺序计算下去,我遇到了拦路虎。这时师傅告诉我,我可以不按定额顺序来进行。为了方便计算,我改变了计算的顺序,我把定额的后一章节提前了,。在计算中我依然遇到了好多问题,我先在百度上了解搜索,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实在是搞不懂的,没处查询的在问师傅。由于师傅工作比较忙,我把自己与道德问题先记录下来,等师傅空一点或者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