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微课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朗读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的朗读存在各种问题,如缺乏感情、节奏把握不准、语调平淡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设计了这堂小学语文朗读微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朗读姿势和发音方法。
学会根据不同的文体和情感表达调整朗读的语调、节奏和重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模仿练习和教师指导,逐步提高朗读技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够发现自己朗读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感受朗读的魅力,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
通过朗读富有情感的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增强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包括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合理把握和重音的准确处理。
能够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和情感基调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并通过朗读准确地传达出来。
帮助学生克服朗读中的紧张情绪,自然流畅地表达。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朗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对朗读有初步的认识。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确的朗读方式,便于学生模仿学习。
3.练习法: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朗读技巧。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微课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播放一段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音频(如《秋天的雨》),让学生静静地倾听,感受朗读的魅力。
2.音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听完这段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文字变得更生动、更有感染力了?引导学生说出朗读能让文章活起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学语文朗读技巧。
(二)朗读基础知识讲解(7分钟)
1.朗读姿势
展示正确的朗读姿势图片,讲解要点:身体坐正,双脚平放在地上,双手自然下垂或放在书上,头正肩平,眼睛平视前方。
强调正确姿势的重要性:有助于气息顺畅,声音洪亮,同时也能体现出对朗读的认真态度。
2.发音方法
简单介绍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如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要领。
通过示范发音,让学生跟着模仿练习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如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分等。
3.语调、节奏和重音
语调
讲解语调的概念:语调是指朗读时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通过举例说明不同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如陈述句一般用平稳的语调,疑问句用上升的语调,感叹句用下降的语调等。
播放一段包含不同语调的句子朗读音频,让学生听辨并感受语调的变化。
节奏
解释节奏的含义:节奏是指朗读时声音的快慢、停顿的长短。
结合具体课文段落,分析如何根据文意和情感把握节奏。例如,描写紧张激烈场面的段落节奏要快,抒情舒缓的段落节奏要慢。
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的变化,然后尝试按照正确的节奏朗读一些句子。
重音
说明重音的作用:重音是指朗读时需要突出强调的词语,能起到突出语义、表达情感的作用。
讲解重音的分类,如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一般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如主谓宾等成分通常要读重音;强调重音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对某些词语进行特别强调。
举例示范如何确定重音,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句话中,五彩缤纷应读重音,以突出秋天雨的特点。让学生找出一些句子中的重音并朗读。
(三)不同文体朗读技巧示范(12分钟)
1.记叙文朗读
以《金色的鱼钩》为例,教师进行示范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讲解记叙文朗读的要点:要读得流畅自然,语速适中,根据情节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调整语调。如描写老班长神态、动作的地方,语调要稍慢,突出细节;表现战士们坚定决心的地方,语调要激昂有力。
读完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们体会到了老班长怎样的品质?让学生感受记叙文通过朗读传达情感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2.诗歌朗读
选取一首古诗《静夜思》进行示范朗读。
介绍诗歌朗读的特点:诗歌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朗读时要注意押韵和平仄。一般来说,押韵的字要读得响亮,平仄变化要读出抑扬顿挫。
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意境。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要读出节奏的明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要读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让学生跟着模仿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童话朗读